内分泌科确诊一例gitleman综合征患者
近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经基因检测,确诊一罕见gitleman综合征患者,目前已好转出院。
患者女,71岁,2007年因左踝关节骨折后行手术治疗时,查出血钾偏低,约2.6mmol/L,给予静脉补钾治疗后血钾暂恢复正常。后患者不定期检查血钾,波动在2.8-3.1mmol/L之间,平日口服氯化钾缓释片补钾治疗。因治疗效果欠佳,2011年因低钾原因待查在山大二院住院治疗,既往骨关节炎病史30年,冠心病史8年。30年前行左侧半月板切除术,5年前行右侧半月板切除术。考虑患者低血钾病史多年,无长期难以进食、呕吐、腹泻,无大量出汗、皮肤大面积破损,未长期服用排钾药物,反复出现3年低血钾,应用氯化钾治疗效果欠佳,考虑存在器质性病变。入院后查皮质醇及醛固酮、血气分析皆正常范围,甲功示亚临床甲减,24小时尿钾偏高,住院期间补钾治疗,效果欠佳,建议排除肾小管疾病,后患者因自身原因自动出院,出院时血钾2.7mmol/L。
2016年9月11日,患者复查血钾2.7mmol/l,血镁0.41mmol/l,乏力明显,来山大二院院住院治疗。考虑患者存在低镁血症,给予补镁补钾治疗,血钾较前好转。因不能除外肾小管疾病(gitleman综合征、Batter综合征等),说服患者行基因检测,住院期间患者血钾升至3.23 mmol/l(患者述近几年最高水平),改为口服补钾补镁片,及安体舒通40mg tid口服,出院后一直维持治疗,血钾一直维持在3 mmol/l以上。基因检测结果SLC12A3(NM000339.2) Exon3:c.472C〉T: P.(Arg 158 Trp)基因变异,该基因突变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该基因突变不在常见的致病基因数据库中,查阅相关文献及咨询协和医院专家,确定该基因突变可导致gitleman综合征,是致病基因,同时也建议患者子女进行基因检测。
Gitleman综合征是远曲小管Na/cl共同转运体功能下降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以低血钾碱中毒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低钙低镁血症。目前发病率1.7/10万,极易漏诊,需要行基因检测方能确定诊断。该病例显示医院内分泌科诊断水平的提高,为科室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孙爱丽 来源:内分泌科 编辑:宣传统战部}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 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预约咨询热线:0531-8819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