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外科

余之刚教授课题组在《the Oncologist》发表论著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近日,美国转化肿瘤学会官方杂志《the Oncologist》(20165年影响因子:5.317)在线发表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乳腺外科余之刚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论著“Distinct effects of body mass index and waist/hip ratio on risk of breast cancer by joint estrogen and progestogen receptor status: results from a case-control study in northern and eastern china and implications for chemoprevention”,揭示了中国女性人群中肥胖类型与不同激素受体亚型乳腺癌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肥胖既是国际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也是公认的乳腺癌的重要风险因素。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发布的指南推荐也指出肥胖应作为他莫西芬化学预防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的重要临床考虑因素。但目前肥胖与不同激素受体亚型乳腺癌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较少。在卫生部(现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和山东大学交叉学科项目的资助下,余之刚教授课题组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等全国21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了多中心乳腺癌病例对照研究,并藉此对身体测量指标(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体重指数、腰臀比等)与乳腺癌亚型(ER+/PR+ER-/PR-ER+/PR-ER-/PR+)的相关性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以体重指数测量的周围性肥胖(BMI28.0kg/m2)与ER+/PR+亚型乳腺癌风险的相关性更强,在绝经前女性更为显著;而以腰臀比测量的中心性肥胖(WHR0.85)与ER-/PR-亚型乳腺癌风险存在特异的相关性,且不受体重指数影响。该结果为利用行为干预进行乳腺癌的个体化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了线索,并为中心性肥胖与乳腺癌之间存在特殊的潜在分子机制提供了间接证据,拓宽了肥胖与乳腺癌关联研究的视野。

文章在线发表后得到了广泛关注。Oncologist杂志出版社(Wiley)在线同步发表了专题通讯,美国临床内分泌专家学会、Medical XpressMedsci、新华社、Chinadaily、英国独立报、每日邮报、每日快报等媒体先后做了报道或转载。

余之刚教授课题组一直致力于乳腺癌预防领域的研究,建立的中国女性乳腺癌专病队列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卫生部(现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因重点项目等多个省部级项目的连续资助。近年来,课题组在乳腺癌流行病学研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基础研究领域不断取得突破。2课题组先后获批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基金项目1项;近5年发表SCI论文15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50分,他引次数超过80次。

{作者:王斐  来源:乳腺外科  编辑:宣传统战部}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 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预约咨询热线:0531-88197777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    热线:0531-88197777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