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主任李凡东:微创介入治疗血管疾病
常言道,血管有多强,寿命就有多长,人体的血液就像生命的河水,在纵横交错的血管内奔流不已。一旦血管出现阻塞、老化,生命的河流势必会受到影响,那些血液无法到达的组织器官,必然会荒芜、衰竭。
血管外科的医生,就是为患者的生命之河疏通和管理“河道”的工程师。从医近三十年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主任李凡东一直就在守卫着人体的这条生命线。从开放手术到微创介入腔内血管治疗,力争用最小的创伤,为一个又一个患者打通“生命之河”,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将来生活的幸福。
骨折术后肺栓塞患者重获新生
对于张女士来说,今年的春节尤其值得纪念。47岁的她第一次在医院里过年,而那一天,也是她重获新生的日子。
把张女士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主刀医生,正是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主任李凡东。
原来,张女士在年前因为意外导致左小腿骨折,手术后,她便躺在病床上安心休养。不料,大年三十那天,张女士突然感觉头晕、呼吸困难。家人赶忙喊来值班医生,而值班医生初步判断,张女士这是随时可能致命的肺栓塞!
时间就是生命。张女士很快被转院到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正在医院值班的李凡东接到通知后,迅速来到手术室。
做介入穿刺,放置滤网,置入导管溶栓……面对一场关乎生死大事的抢救,凭着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心充足的准备,李凡东表现得胸有成竹,异常镇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张女士成功地摆脱了死亡的威胁,手术异常成功。术后,张女士也如李凡东预计的那样,逐日康复。
李凡东告诉记者,血管外科是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针对除脑血管、心脏血管以外的外周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而人体除了毛发、指甲、角膜等以外,血管遍布全身。因此,血管外科涵盖的范围很广。从总体上来看,血管外科包括动脉疾病、静脉疾病以及淋巴管等疾病,而其常见急重症往往异常凶险,具有起病急骤、发病迅速、病情凶险等特点。如下肢动脉栓塞一旦发生,几个小时后肢体就会出现坏死,而栓塞如发生在肺部,患者更是随时面对死神的威胁。
于是,时刻准备着手术和抢救,对李凡东来说,已经是他的日常状态。也正是在无数次与死神对垒的过程中,李凡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用最小创伤打通生命之河
医学在进步,医学也越来越以人为本。在治病救人的基础上,医生会更多地考虑保护患者脏器生理机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用小创伤治疗大疾病,就是对血管腔内介入医学最直白的解释,而这也是李凡东近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
1989年大学毕业后,李凡东被分配到心血管外科,20世纪90年代末,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高、见效快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吸引了李凡东的目光,2001年,他正式踏足微创腔内血管外科治疗领域。也正是在那一年,我省第一台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成功实施。
腹主动脉是人体腹部的大动脉,而腹主动脉瘤是人体的腹主动脉由于某些原因而扩张并膨胀达到一定程度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它本身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是却非常凶险,如果腹主动脉突然增大并扩张到一定程度,很有可能破裂并引起致命的大出血,因此腹主动脉瘤被称为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而微创腔内治疗,正是给此类患者带来了福音,尤其年龄大、心脏功能差的患者。仅在大腿区做绿豆大小的切口,就可实施腔内治疗手术,1-2小时可完成,术后第二天就可下地活动。曾经一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年龄高达84岁,腹主动脉瘤直径7cm之多,随时有破裂的风险,李凡东利用微创腔内治疗的方法,及时,成功地为该患者解除了风险,并使患者在短时期内康复出院。
在近几年的临床工作中,李凡东独立完成了多例高龄、复杂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在职业生涯中开创了崭新的篇章。
为了学习更先进的血管微创治疗技术,2009年,他去了在美国有“南方小哈佛”之称的范德堡大学医学院血管外科进行深造,在那儿,系统地接受了血管外科的培训,师从美国著名血管外科专家Colleen Brophy教授,学习并掌握了国际前沿的血管外科微创腔内治疗理念和技术,回国后,他成功的将微创理念应用到血管疾病的治疗当中,对血管疾病的治疗进行了大量革新,走出了一条以微创血管腔内治疗与传统手术相结合为特色的学科路线。
2017年7月,李凡东来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上任第一天,他就碰到了一位病情非常复杂的布加氏综合征病人,今年53岁的吴先生因下肢浮肿、严重腹水,痛苦不堪,根本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李凡东检查发现,这位患者是典型的布加氏综合症,但是更严重的是合并了下腔静脉大量血栓,血液回流受阻,造成肝脏肿大,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很可能因肝功能衰竭或消化道出血而迅速死亡。考虑到患者静脉血栓太多,预计传统开刀手术效果不太好,李凡东主张为其进行腔内治疗,分次球囊扩张并溶栓治疗,令血栓逐渐消失,患者情况趋于好转,最后大口径球囊扩张狭窄的下腔静脉并放入支架,使下腔静脉恢复通畅,最终患者下肢浮肿、右上腹痛、腹腔积液、肝大的症状消失,半个月后,病人康复出院。
合并血栓的布加氏综合征一直被认为是微创介入的禁区,闭塞血管的突然开放 、血流加速,容易将大块血栓带入肺中,引发致命性的肺栓塞,然而开放性手术的风险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增加病人的痛苦。针对这一难题,李凡东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所掌握的世界先进的理论知识,通过分期微创治疗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为救人常年吃射线
暴露比较多的左手明显小一号
在传统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刻意避开血管,因为一旦出现血管破裂,大出血很难控制,更无法想象在血管上穿针引线。而对于血管外科的手术来说,可以想象,其每一次缝针、每一剪刀都面临着生死考验。而在微创腔内血管治疗时,医生是在影像指导下操作,要反复造影、反复透视,更要求医生要精准判断每一副图像。李凡东坦言,每一台手术中,随时都可能有风险。如果血栓脱落,堵塞了生命要道,如心、脑、肺,就会出现生命危险,给患者带来不幸和痛苦。
然而,造影和透视,对于医生而言,就意味着辐射。做介入的医生,要经年累月地承受辐射。一台手术下来他们所“吃”的射线,远远超出国际规定的普通人一年承受的安全射线量,这些射线辐射对人体的甲状腺、性腺、晶状体等都有危害。“对射线敏感的大夫根本没法从事这项工作。”李凡东说,曾经有一名大夫因为对射线敏感,几台手术下来头发就掉光了。而李凡东不到50岁的年纪,头发也白了不少。因为手术时左手要长时间暴露在X射线球管下,他的左手比右手明显小一号,左手上的毛发也明显要稀少。尽管如此,尽管常常累到失眠,李凡东也从没有怨言,“既然病人需要,我作为医生,就要去做!”
除了要对本科室的患者负责,血管外科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障血管的安全畅通,维持人体的基本供应,为其他外科手术保驾护航。血管外科医生也被称为“外科医生的医生”,一旦在外科手术中出现血管破裂,他们就是专业的“抢修队员”。同时为了保障住院患者医疗安全,还要为其他科室患者就血栓预防和治疗出谋划策,仅2017年,山大二院周围血管病科就为其他科室会诊1800余人次。
李凡东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血管外科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的老年患者是发病的高发人群。目前很多患者不明白如何预防、规范治疗,不仅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严重的就会丢失肢体甚至危及生命。对于丧失治疗时机,不得不截肢的患者,李凡东很是遗憾,深感普及基本的医学常识的教育刻不容缓。为此,作为学科带头人,他编写了针对血管疾病的科普宣传材料,加强宣教,让遗憾不再发生。
“有研究表明,多数动脉疾病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冠心病、房颤等疾病和不良嗜好有关;静脉疾病尤其是静脉血栓、静脉曲张多与外伤、手术后长期卧床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等因素有关。”李凡东告诉记者,由于各种血管疾病后遗症的痛苦,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不如肿瘤患者,因此,他希望广大市民在发现腰腿酸痛、下肢乏力沉重、间歇性跛行、腿脚麻木、发凉等症状时能够及早就医,做到血管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则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保持血管弹性,低脂、低盐、低糖饮食,戒烟、避免熬夜、学会自我减压,以预防血管疾病的发生。
大医名片——
李凡东,男,现任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主任、主任医师。
精于周围血管疾病的微创治疗和外科治疗,尤其擅长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静脉血栓后遗症和腹主动脉瘤的微创治疗。
美国Vanderbilt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访问学者,山东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血管器械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专业委员会血管创伤专家委员会委员。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全天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 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预约咨询热线:0531-8819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