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帮扶】援子洲医疗队开展当地县医院首例肺栓塞溶栓治疗
近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第三批援子洲医疗队,协助当地县医院内二科开展肺栓塞溶栓治疗技术,并成功再通,成为县医院首例肺栓塞溶栓成功病例,为该院建设胸痛中心打下基础。
病人薛女士,是一名66岁的教师,因胸痛10天,于11月13日到当地县医院治疗。患者呈刀割撕裂样伴双侧肋间疼痛,呕吐一次;高血压、慢性胃炎、子宫内膜癌术后1年;PE: T 36.0℃,P 92bpm,R 20次/分,BP 150/80mmHg。心电图显示: HR 77bpm,图形大致正常,心损标记物阴性;经胸超声心动图未见主动脉扩张;胸痛三联征里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主动脉夹层没有依据。
援子洲医疗队队员急诊医学中心主治医师郝学喜诊断和当地县医院内二科主任医师高泽林,详细追问患者病史、全面查体后得知,病人于2017年8月15日至25日曾在西北医院行子宫及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为腺癌;恶性肿瘤包括卵巢癌、脑癌、胰腺癌和淋巴瘤是引起肺栓塞的常见病因,CTPA成为明确诊断的必要检查。但县医院影像设备陈旧,强化CT病例开展较少,缺少相关流程。援子洲医疗队另一成员,来自心血管外科病区的陈芳迅速加入到该病例救治小组,为病人做造影剂过敏试验,同时对检查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了应急预案。患者肺动脉、主动脉CTA示:右肺中叶、下叶肺动脉部分分支栓塞;主动脉CTA检查未见异常;下肢静脉超声:双下肢肌间静脉内径增宽,左下肢肌间静脉部分血栓形成。
郝学喜组织科室全体医生讨论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溶栓治疗。11月15日15时至17时, 140万(药房仅有)尿激酶滴注,过程顺利,患者胸痛缓解;16日复查CTPA和下肢静脉超声显示,右下肺中叶、下叶肺动脉部分栓塞溶栓术后,血栓消失;下肢静脉超声未见血栓影。患者胸痛急诊入院到诊断明确溶栓成功仅用48小时,援子洲医疗队用超高的工作效率,帮助对口科室开展新技术。
首例肺栓塞溶栓再通,使子洲县医院在肺栓塞治疗上达到了新的高度,也将胸痛中心的建设理念引入了医院建设规划,为急危重症病员提供更高效的治疗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者:陈芳 来源:援子洲医疗队 编辑:宣传部/新闻中心}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 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预约咨询热线:0531-8819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