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马承恩:医生,就该去病人最需要的地方
2月9日下午,由31名医生和100名护士组建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整建制出征武汉。58岁的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承恩,被任命为这支队伍的队长,同时还被任命为医院援鄂抗疫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任务光荣而艰巨。
58岁再次请缨亲上战场,医生就该去病人最需要的地方
马承恩,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临床综合党总支部书记,重症医学科主任。从医30多年,还有1年多就退休的马承恩本可以安静的守在大后方,但他偏偏是最早报名请缨的一批人。1月20日,医院接到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组建赴武汉医疗队通知后,全院医护人员迅速响应,积极踊跃报名,马承恩就是其中一位。2月7日,医院紧急准备组建国家医疗队,马承恩又专门手写了请战书。
“我是一名党员,又是一名老医务工作者,对各种危重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所以在武汉人民收到病毒威胁急需医务人员的时候,我觉得应该坚定果敢的站出来,国家需要你,必须去,没有理由”,马承恩认为医生就该去病人最需要的地方,自己的优势是从事重症医学近20年,救治过各种危重病人,到达湖北能发挥专业特长。
1987年,马承恩从山东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就开始了从医生涯,最早在心脏内科工作。2002年,作为业务骨干,马承恩参加了中国援助非洲的医疗队,担任援非医疗队队长,在塞舌尔工作两年。回国后受命创建重症医学科,并担任首位主任,一干就是16年。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马承恩所在的科室接收了省内第一批来自汶川的伤重者,经过全力救治,成功实现了“零死亡、零截肢、零感染、零并发症”的目标。
有基础疾病,上战场前两次注射增强抵抗力药物
除去医生身份,马承恩也是普通人,像大多数中老年人一样,马承恩也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常年不规律的作息还让他胃病缠身,但这些都阻挡不了他上前线的决心。
出发前,医院组织为队员注射胸腺法欣,以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在院领导的特别关心下,马承恩注射了两次。他在行李箱中备好了降糖药、胃药等11种药物,其中镇静类药物就有三种。身为队长马承恩承担了无法想象的压力和重任,他说:“出发前的晚上吃了2片镇静药才勉强睡了3个小时”。
用“ECMO”救治重症肺炎小伙,ECMO正是医疗队所带硬核装备
这次医疗队整建制出征,按上级要求携带了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ECMO(俗称“人工肺”)等大批设备。而马承恩曾经和同事一起,成功地用“人工肺”救治过一名危重患者。
2019年9月,在北京工作的33岁王先生,因工作需要经常在工地上来回跑动。一次受凉后出现了发热、咳嗽、胸部不适等症状,到北京某医院就诊,化验提示心肌酶明显升高,是正常值的700倍!中秋节时王先生回到河北老家,又持续发热4天、咳嗽、胸闷气短,不过王先生没在意,还喝了酒,结果病情恶化,德州市某医院诊断为重症肺炎、重症心肌炎。由于病情太重,当地医院把王先生转到了山大二院,收入重症医学科,经过全面检查和评估,诊断为死亡率极高的爆发性心肌炎、重症肺炎、心源性休克。
马承恩紧急组织专家讨论,决定立即为患者实施VA-ECMO支持。亚低温治疗保护大脑,呼吸机、显示镜、血滤、人工心肺支持……经过127个小时的奋战,患者的心肺功能、脑功能逐渐恢复,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回想起这5天5夜的抢救,马承恩直言压力太大。“有时候晚上三点多醒来,也要打电话问问患者的情况”。
这次出征,医疗队将全面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一个重症病区。“把每一位患者都治好,力争达到零死亡,这是我们的目标。”马承恩说。
我们到武汉是支援的,不能给武汉人民添麻烦
这是去机场的大巴车上,马承恩对队员的要求。出行仓促,难免有队员东西有遗漏,马承恩要求团队内部调配使用,能不购买就不要出门,不能给武汉人民添麻烦。
到达武汉后是紧锣密鼓的培训,有队员提出我们只准备了阿比朵儿,没有准备干扰素滴鼻液,能否请同济医院帮忙配制,马承恩回复:我们先自己想办法,不能还没工作就提要求,不合适。
是队长就有责任,要把队员一个不少的带回来
出征医疗队员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只有保护好自己才有能力救治病人。科学防范也是马承恩时刻挂在嘴巴的叮嘱,他说,“是队长就有责任,要把队员一个不少的带回来。”
为了方便交流,131名队员建立了工作群,为了节约时间和精力,保证有用内容分享,马承恩在工作群里立下群规:“只是点赞的内容,就不要发了;不要求回复的也不要回复;对大家生活、工作有益的内容可以多发”。
为加强医疗队统一管理、协调工作,医疗队向医院申请成立了以领队、门诊部主任魏峰涛为组长,马承恩和护理部副主任董红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医疗队在武汉事宜。领导小组在第一时间成立医疗组和护理组。马承恩全面负责医疗工作。
10日一早,马承恩和队员们顾不上休息调整,就开始紧张的为收治病人做准备。下午,他召集医疗队全体人员完成了紧急培训,对负责病区的设置、流程和路线进行了熟悉了解。为全面消除操作中的安全隐患,马承恩带着大家不断做穿脱防护服的练习,熟悉流程,科学防范,把穿脱防护服的时间缩短至1个小时。3个小时的实战培训后,他让队员回到住地,自己和医疗队其他负责人留下来,继续和医院方面沟通如何进一步完善防护流程,确保安全。
经过紧急培训,到达武汉后的第二天队员们就投入了救治工作中,10日晚,首批29名新冠肺炎患者正式转入由他们接管的光谷院区重症病区。从此,马承恩和他的战友们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开始了与时间赛跑、与新冠肺炎较量、与病魔抗争的紧张战斗中。
{作者:张静 苏发东 摄影:张静 吴慧 饶经伦 白少光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 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预约咨询热线:0531-8819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