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87岁老人突发猝死 抢救14个小时挽回生命
面色苍白,意识丧失呈深昏迷,呼吸停止,血压测不出,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角膜反射消失,严重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持续无尿……“十一”小长假期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接诊了这样一位高龄猝死患者,在多学科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成功挽救患者生命。
该患者是一位87岁老年男性,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及血小板增多症病史,因胸痛3天、胸闷不适2小时,10月3日晚经急诊120接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入院后初步评估患者面色苍白,反应极差,肢体湿冷,呈休克状态,进一步查患者双侧瞳孔已经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监护提示室性异搏心律,心室率30次/分。
心血管内科值班医生王青海立即组织对患者进行抢救,“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急诊医学中心焦磊、鲍立品立即执行抢救措施,急查血气分析,开通静脉通路,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肾上腺素1mg,经颈静脉置管,在完善心肌标志物、凝血指标、生化离子等检查同时,即刻行床旁超声等影像学检查。
初步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存在多个系统受累,除了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外,还有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凝血异常,缺血缺氧性脑病等。针对上述结果,即刻联系重症ICU、急诊ICU、神经内科、呼吸内科、血液净化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等科室会诊,各兄弟科室都给出了重要的会诊意见,但均考虑患者预后极差,死亡风险极高,可采取积极抢救措施综合治疗,观察病情变化。
王青海医师综合考虑后,在给予胸外按压、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泵入纠正低血压状态,改善循环,给予碳酸氢钠静脉滴注纠正酸中毒,予静脉泵钾治疗,同时给予胰岛素降糖治疗并监测血糖水平,定期监测血气分析,根据PH、电解质情况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给予补充葡萄糖酸钙改善低钙状态,并根据中心静脉压力、尿量情况补充热量及液体量,同时给予冰帽治疗。
经过7个多小时抢救后,患者瞳孔缩小,PH有改善(升至7.17),氧分压有上升(升至59mmHg),但仍为呼吸衰竭状态,入液量已经达到3000ml,但患者仍然为无尿状态,乳酸持续为15mmol/L。在心血管内科副主任王欣、副主任医师刘玉胜的指导下,诊疗团队考虑,决定患者预后的因素主要为乳酸水平及肾脏功能两个方面,由于患者无颈静脉充盈、怒张表现,肺内无明显湿罗音,考虑无尿仍为血容量不足的肾前性因素所致,故继续为患者液体复苏,包括白蛋白、血浆等胶体液,同时给予抗凝治疗,改善心脏骤停后的微血栓及微循环障碍。另外,患者严重低钠,多次给予补充高渗钠,并联合大剂量利尿剂治疗。
经过调整治疗,至第二天早晨6点,患者情况终于好转,肢端温暖,血糖也降至13mmol/L,血乳酸降至7.7mmol/L,尿量共1800ml。此时停止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泵液体,血压亦可维持在105/60mmHg水平。至入院14小时,患者共输入5000ml液体,其中包括625ml碳酸氢钠,200ml血浆,100ml白蛋白等特殊液体,还包括钾、钠、钙等重要离子的纠正、胰岛素的应用、热量的补给和抗凝治疗等。再次请神经内科会诊,当与患者交流时,患者反应恢复,也能配合检查,至此,患者的危重状态有了明显改善。
患者的成功抢救离不开团队合作,急诊医学中心护士徐茜夜间都在进行仔细观察,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及药物剂量、液体入量,一直未离开患者。当间隔12小时再次复查血气分析时,乳酸已经降至2.7mmol/L,患者的状态也进一步改善。随后,患者至急诊ICU进行继续治疗和管理。
心血管内科主任鹿庆华表示,该患者成功抢救,也是医院胸痛中心建设的成果见证之一。自从山大二院启动国家胸痛中心建设至今,已经成功抢救了多名胸痛及危重患者,极大推动了医院多科室的协作救治体系发展,逐步形成了区域医疗胸痛救治的特色模式,建立了一支反应快速、能打胜仗的胸痛救治队伍,明显降低了胸痛及猝死患者的死亡率,总体救治效率和速度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王青海、林雨 来源:心血管内科 编辑:宣传部/新闻中心}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 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预约咨询热线:0531-8819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