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与肿瘤微创治疗科

【科室动态】介入医学科联合心血管外科成功开展Fenestrated-TEVAR手术


近日,介入医学科联合心血管外科、麻醉二科,应用原位开窗技术成功为一例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患者实施TEVAR(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手术。

该患者为39岁青年女性,因胸背部疼痛入院,CTA提示主动脉弓降部巨大囊袋状动脉瘤,直径约60mm,近端瘤颈明显缩窄。介入医学科主任李玉亮、主任医师王永正心血管外科主任孙强仔细分析患者术前影像资料,决定应用zone2作为锚定区,采用Fenestrated-TEVAR(左侧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TEAVR)的方案为患者实施手术。

术中他们将型号XJZDZ28200大动脉覆膜支架释放于主动脉内,支架覆膜近心端紧邻左侧颈总动脉,应用左侧肱动脉预置的可调弯鞘送入穿刺针,于左侧锁骨下动脉预开窗成功后,依次应用球囊导管逐级扩张,然后沿导丝经左侧肱动脉向左侧锁骨下动脉内逆行送入烟囱支架1枚,再次造影确认动脉瘤完全隔绝,未见内漏,左侧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血流通畅。

对于有症状或者瘤颈直径大于55mm且近端瘤颈长度大于15mm的胸主动脉瘤,TEVAR目前已经成为一线治疗方案。对于近端锚定区不足的患者,原位开窗可延长锚定区,同时保留左侧锁骨下动脉,降低发生TEVAR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2020年,介入医学科联合心血管外科,共同完成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手术200余例,包括B型胸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及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等。对于较复杂的夹层或动脉瘤,尤其是近端锚定区不足的患者,可熟练应用单分支支架(Castor branched stent-graft)、原位开窗及预开窗技术(Fenestration)、烟囱技术(Chimney stent),成功为患者实施手术。包括内漏、逆撕、神经系统并发症(截瘫、脑卒中)等在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约2%,术后30天死亡率约1%,随访期间,主动脉及支架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约2%,以上数据均优于既往文献报道。

单分支支架治疗胸主动脉夹层1

单分支支架治疗胸主动脉夹层2

单分支支架治疗胸主动脉夹层

预开窗 烟囱支架治疗胸主动脉夹层1_副本

预开窗 烟囱支架治疗胸主动脉夹层2_副本

预开窗+烟囱支架治疗胸主动脉夹层

 


{作者:常海洋 来源:介入医学科 编辑:宣传部/新闻中心}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 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 |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南部院区 | 山东善德投资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预约咨询热线:0531-88197777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    热线:0531-88197777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