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结直肠肛门外科成功实施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
近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首次实施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两位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现均已康复出院。
首例患者为一名中年女性,直肠肿瘤下缘距肛门约7cm,肿瘤直径约5cm,肠系膜下血管周围可见肿大淋巴结。术中仔细剥离血管周围的淋巴及脂肪组织,裸化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保留左结肠动脉,为近端肠管保留了充分的血运,为术后续肠道吻合口的愈合提供了保障。该位患者术后病理示肠周淋巴结及肠系膜下血管周围淋巴结均为阴性,预后良好。
次例患者为老年男性,直肠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不足6cm,直肠肿瘤直径达8cm以上,且肠系膜脂肪肥厚明显。男性骨盆较女性更加狭窄,尤其该患者肿瘤体积大,肠周脂肪厚,骶前空间狭小,保肛难度极大。科室主任王建新充分发挥了腹腔镜机器人机动灵活的特点,在机械臂及副主任禹化龙的帮助下,充分显露肠周及骶前间隙,在狭小的空间内逐步分离至肛提肌下方,保证了肿瘤远端2cm的切缘,成功实施保肛手术。术后患者吻合口愈合顺利,控便能力满意。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一直是结直肠肛门外科的优势项目,保肛不仅仅是保留肛门的外观,更重要的是保留肛门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保证手术的根治性。“选择保肛还是切除肛门”、“是否保留左结肠血管”、“是否需要预防性造瘘”,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手术医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决策能力,而如何在保障手术根治性的同时,避免对于直肠周围一系列重要结构(如骶前血管、下腹下神经丛、输尿管、髂血管、男性前列腺及膀胱、女性子宫及阴道)的副损伤,更是对于手术者的手术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腹腔镜辅助机器人是微创外科技术的重要分支,相比于传统腔镜设备,腹腔镜辅助机器人具有操控精细、稳定性好、视野清晰等特点。在直肠癌超低位保肛手术中,腹腔镜辅助机器人可以充分发挥其微创方面的优势,对于减少手术副损伤、提高保肛成功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王建新作为省内知名的结直肠肿瘤专家,十余年来,带领团队致力于结直肠肿瘤的个体化、精准化、规范化、微创化治疗,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方面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此次腹腔镜辅助机器人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成功开展,也标志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正式进入四代机器人时代,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金镭 来源:结直肠肛门外科 编辑:宣传部/新闻中心}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 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 |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南部院区 | 山东善德投资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预约咨询热线:0531-8819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