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心血管外科、血管外科实施分支型支架置入并原位开窗技术 治疗急性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
近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外科医疗二组联合血管外科、麻醉二科、导管室,完成山东省首例Castor分支型支架联合原位开窗技术,重建弓上双分支血管,治疗急性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
该患者是一名58岁的中年女性,以“突发胸背部剧烈疼痛12小时”急诊入院,诊断为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属非常凶险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有突发夹层破裂大出血而致死的风险,应尽快实施手术挽救患者生命。术前主动脉CTA显示夹层流入口(内膜破裂口)位于降主动脉;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均受累及;弓部分支血管距离较近;Endosize软件评估显示,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距离仅1mm。这种异常的血管解剖结构导致无法实施常规覆膜支架腔内隔绝,凶险且复杂的病情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血管外科主任李凡东及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徐长宪带领团队分析患者病情,考虑到患者为“复杂型B型主动脉夹层”,具备急诊手术指征,综合考虑患者的解剖特点,近端锚定区短,不适合常规TEVAR手术。虽然可以采取去分支技术联合TEVAR手术、支架体外预开窗和烟囱技术等,但存在手术创伤大、术中失血多、围手术期感染、内漏发生率高的问题。经讨论决定实施Castor分支型支架先重建左颈总动脉,再原位开窗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治疗该患者。既延长了支架锚定区,内漏风险降至最低,又避免了开胸及颈部旁路手术。
Castor分支支架主要用于左锁骨下动脉重建,将主体支架前移重建左颈总动脉,打破常规操作,术中需要更精准定位;随后进行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要求定位准确,避免损伤正常血管,并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尽快恢复左椎动脉脑部正常供血,避免脑部并发症。
术中,通过造影确认主动脉内膜破裂口和真假腔情况(图1),释放支架主体并将分支支架引入左颈总动脉(图2)。造影定位确认后,穿刺针配合8F FUSTAR可调弯鞘同轴送入左锁骨下动脉,进行原位开窗;开窗成功后通过加硬导丝顺次送入Boston Mustang(4*40mm及8*40mm)进行扩张(图3)。扩张后置入VIABAHN (10*50mm)覆膜支架。造影显示,患者主动脉夹层隔绝良好,未见内漏;左颈总动脉分支支架及左锁骨下动脉开窗支架位置及形态良好,血流通畅(图4)。
据悉,目前国内仅有少数中心实施castor分支支架原位开窗重建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技术,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为山东省采用该技术首例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标志着山大二院微创处理复杂主动脉夹层的技术能力,已经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
{作者:吴梦涛 郭亚南 邱实 来源:血管外科 编辑:宣传部/新闻中心}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 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预约咨询热线:0531-8819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