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报】有温度的医院 温暖你我的故事
医院是距离生死最近的地方,是最能见真情的地方,上演着太多悲欢离合。健康之日,我们眼中的医院也许只是一幢建筑;患病之时,我们多么希望医院里的温度如家般温暖。一位住进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普通市民这样说道:在意志最脆弱的时候,在这里感受到了满满的春意!唯有感谢感恩!
在这里,一幕幕珍贵的温情瞬间定格为永远,那些生命最深切的遇见仍在时时上演。
手术小患者紧张 护士举手机一小时为其播放动画片
一次性医用手套,在外科医生手上,要触碰冰凉的手术刀,在护士张慧嘴边,却变成温暖的礼物。
小儿外科接诊的患者多数是12周岁以下的小朋友,为了安全,通常会全身麻醉或使用微量麻醉药物使其进入睡眠状态。但是,有些孩子受身体状况或病情所限,只能进行局麻,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孩子们本来身体就不舒服,再加上来到手术室这样陌生的环境,身边没有家人陪伴,感觉害怕或紧张都很正常。我特别理解,也想尽量满足他们的小要求。”张慧说,每当这时,她就会想各种办法和孩子沟通,逗他们开心,而“发明”手套气球,则是在5年前。
张慧清楚地记得,当时手术中的小姑娘哭得很厉害,哄了半天也没用。“实在没办法了,我就从桌上拿了个手套吹了两口,没想到孩子就不哭了。”随手之举,成了她安慰儿科小患者的“独门秘籍”。后来,她在“气球”上简单画上几笔,效果就更好了;再后来,手套气球上出现了小兔子、米老鼠、龙猫……
5年里,张慧平均每天要吹两三只“气球”,许多人都知道了手术室儿外科有个会哄小患者的护士。
“再大些的孩子,就跟他们聊天。聊一会儿他们觉得医护人员也很亲切,就不那么害怕了。””她说,当然,聊天也不是万能的。
今年2月26日下午,手术室里13岁的男孩小昊(化名)没有哭闹,也不答腔。张慧发现,小昊的身体在微微颤抖。因为患有儿童线粒体肌病,小昊只能接受局部麻醉,一旦他在手术中出现哭闹或过度紧张,就会增加手术风险。
“想不想看动画片?”张慧轻声问小昊,但没有得到回答。不过,随着手机中屏幕中动画片的画面出现,小昊的注意力转移过来,人也渐渐平静下来。
手术台上没有地方放手机,整个手术过程中,张慧一直半蹲在小昊身边,用手举着手机。一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小昊被送回了病房。张慧活动着僵麻的胳膊和手指,笑笑说:“这就是正常的工作呀!”
接受腰椎手术后,老教授躺在病床上给患者看片子(配陈雨历看片子图,主)
也许会有一些患者也觉得:“这就是正常的工作。”那么,医生也有成为患者的时候……
3月19日,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保健科病房,做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四天,79岁的小儿外科教授陈雨历正处于绝对卧床的恢复期。
下午3点15分,陈雨历刚输完液,护士长张华岩便匆匆走进病房:“陈教授,外面有一位病号的家属,想让您给看看片子,您这身体……”
“让他进来吧,我没事。”陈雨历打断了张华岩有些纠结的尾音。
门外是来自莱芜的亓先生,他正在为身患巨结肠的12岁女儿焦虑不堪。急速恶化的病情,使孩子面临生命危险。多方打听发现,陈雨历似乎是最合适他们家的那根“救命稻草”,只是,这时间这地点很有些不合时宜。
赤到陈雨历床前,这次特别的问诊让亓先生手足无措,欲言又止。陈雨历用笑容化解了他的尴尬:“片子给我看看,快说说孩子的病情吧。”
20分钟后,亓先生带着陈雨历的医嘱走出了病房。
病房门关闭,陈雨历在家人的帮助下艰难地转了个身。他对床边的女儿说:“把药盒拿给我吧。”他缓缓地从药盒里拿出两粒镇痛药,和着水吞了下去。不一会儿,他就在病床上睡着了。
路遇老人街头晕倒 好医生挺身施救不留名
5月15日,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街头,路过的蓝衣男子自称“外科医生”,俯身展开急救。在老人被救护车送走后,他就默默离开了。他是谁?经过各方寻找,“外科医生”的身份得到确认: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关节外科尹翔宇。
当天,尹翔宇下夜班后参加了科室的科普义诊周活动。结束义诊回家路上,尹翔宇突然发现很多人围在一起,职业的敏感让他赶紧停车上前查看。原来,一位老人晕倒在地,有人在掐人中,有人在进行按压。尹翔宇表示自己是外科医生,迅速对老人进行了检查,并紧急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救护车赶到。
尹翔宇大概按压了10分钟,也就是千次左右!他说:“这没什么,救死扶伤是医生职责,谁遇到都会这样做的”。
简简单单的话语背后,是白衣天使专业素养和职业热爱。此情所在,即是温暖的家。
不影响孕妇休息 巡视记录变胳膊上的“文身”
护士高玉洁胳膊上的“文身”成了爱心的见证,网友为她细心呵护孕妇点赞:“一个小小的举动,透露出护士对患者无尽的关爱!”
高玉洁是山大二院产前病房的一名年轻护士,他们病房最近收治了一名子痫前期重度的孕妇。护士查房巡视记录孕妇的情况,一般都写在本子上。由于孕妇睡眠很不好,需要非常安静的休息环境,夜班值班的高玉洁怕记录监测数据时掀动纸张的声音影响其休息,于是用签字笔在自己的胳膊上记录下病人的监测数据,走出病房后再将数据记录在纸上。
“早上交班的时候,突然发现护士小高的手臂上写满了各种监测数据。”产房护士长介绍说,为了能够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夜班护士需要每半个小时巡视一次这位患者。为了不影响孕妇休息,这一夜,高玉洁不但走路轻手轻脚,还将数据变成了胳膊上的特殊“文身”。
护士高玉洁的爱心举动,感动了孕妇巩女士和她的家人。不仅是巩女士心中对高玉洁充满感激,其他被她护理过的孕妇及其家属也对小高竖起大拇指。
相关新闻
《济南日报》巨报展|奔赴新二院时代!擦亮“三张名片”,推进“一院三区+”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目标...
【中央电视台】关注安宁疗护服务 打造三级联动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
<p> 【中央电视台】关注安宁疗护服务 打造三级联动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 p>
【山东电视台】陈维秀:九岁男童每日大便失禁数次 元凶竟是“便秘”
<p>【山东电视台】陈维秀:九岁男童每日大便失禁数次 元凶竟是“便秘” < p>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 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预约咨询热线:0531-8819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