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齐鲁晚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领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正式启动: 完善恶性肿瘤诊疗路径,建立分级诊疗体系

2019-02-18 16:10:25


近日,“国产创新数字诊疗装备区域协同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和临床路径的建立与示范和临床路径的建立与示范”(2018YFC0114700)项目在山东大学正式启动。这是由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院长王传新领衔的2018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批中央财政经费1943万元。该项目希望通过扶持基层医疗机构完成硬件配置和人员培训,提升其医疗服务水平,便于患者就医。

“如今全球均面临癌症病例呈现迅速增长态势,具体到我国,根据《2018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统计数据,每年新发癌症病例数达到312万例,40岁以后恶性肿瘤发病率快速升高。”王传新表示,如果按照平均寿命74岁计算,人一生中患恶性肿瘤的几率高达22%。

“受益于规范的临床路径和医学专业人才培训、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以及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近年来欧美国家肿瘤防治成效显著,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王传新表示,我国在肿瘤诊治方面,还存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薄弱、恶性肿瘤临床路径不规范、分级诊疗体系不够完善、区域协同能力差等问题,因此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

在这种形势下,“国产创新数字诊疗装备区域协同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和临床路径的建立与示范”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团队由王传新领衔,共27家单位参与,会同23个示范点(每个示范点覆盖人群均在10万人以上),将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项目研究。

项目内容:

共设9个课题

是一项重要的科技惠民工程

本项目将围绕我国医疗配置资源不平衡、检验结果互认技术体系不完善、恶性肿瘤临床路径不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促进检验检测设备、检查诊断设备和大型治疗设备等国产创新医疗设备在基层医疗机构的示范应用,构建区域协同分级诊疗新型服务模式及其临床路径,建立智慧分级诊疗医疗中心及其相关的设备配置方案和信息化平台,形成智慧分级诊疗医疗中心及其相关的设备配置方案和信息化平台,搭建跨地区、跨行业的协同合作示范网络,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效率。

项目下设9个课题,重点开展复合内窥镜、大型放疗设备和手术机器人等核心设备的示范应用,检验、病理及医养结合领域国产创新医疗设备的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置、临床解决方案和新型服务模式的规模化应用示范。同时,健康大数据云平台为规模化创新诊疗装备区域应用示范提供技术支撑,推动上述示范成果在1000家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的推广。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负责其中3个课题,负责人分别是王传新、丛波、高春正。

山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山东大学第二院牵头承担“国产创新数字诊疗装备区域协同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和临床路径的建立与示范”,代表山东省“十百千万”工程又实现了新发展、新突破。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项目,更是一项重要的科技惠民工程。

肿瘤早诊早治:

软硬件同时发力

提升基层诊疗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所有癌症中,40%的癌症能够预防,40%能够通过及早诊治而治愈,还有20%可以实现长期带瘤生存。通常来说,从癌前病变到发展成真正的侵袭性肿瘤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从正常细胞到不典型增生,再到恶性肿瘤,一般需要5年或更长的时间,早诊断、早治疗是治疗癌症的关键。

然而,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发展不均衡,众多基层医疗机构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医护人员技术水平都尚待进一步完善,在肿瘤筛查诊断能力方面有所欠缺。这也导致众多患者大病小病都想到大医院就诊,不仅增加了患者就诊负担,也让大型三甲医院人满为患。

“考虑到基层医疗机构经济能力和实际诊疗需要,我们的项目致力于用最小的经济成本,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硬件设备的配置标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检验医学中心副主任杜鲁涛博士说,项目将通过实地调研,制定在基层筛查诊断恶性肿瘤的可行性诊疗模式,再遴选符合要求的国产创新数字诊疗设备,包括检验检测、检查诊断、治疗等不同环节,为相关单位提供设备配置建议。

与此同时,项目还将组织医护人员技术培训,切实提升其医疗技能,保证在使用设备过程中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软硬件同时着力,促进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从而推动肿瘤早诊早治工作。

检查结果互认:

建立大数据云平台

促进远程诊疗

“这项检查在我们医院重新做一遍吧。”从基层医疗机构转到大型三甲医院就诊时,患者经常面临医生的这类建议,就诊费用不可避免地有所增加。医生也很无奈:“医疗水平参差不齐,他们的检查结果无法保证准确,很难作为诊断依据。”

随着该项目的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软硬件配备水平提升,这种情况将得到大大改善。项目将致力于建成并完善检验结果标准化和检测结果一致化技术体系,提升患者就诊体验和便捷度。“如果能够通过我们项目的定期检查结果比对,就能进入检查结果互认体系,患者在基层医院的检查结果将在大医院得到认可。”杜鲁涛说。

检查结果互认后,各医疗机构在区域医疗中心范围内还可通过大数据云平台共享诊疗数据信息,实现远程诊疗和分级诊疗。“例如当地医院发现检查结果超出医院诊断范围时,可在平台上和我们共享,我们远程提供诊疗建议,碰到疑难危重病例可及时转诊。”王传新解释道,由此逐渐构建区域协同分级诊疗新型服务模式及其临床路径管理。

除了满足患者就诊需要,大数据云平台还能满足信息化需要,可借此搭建跨地区、跨行业的协同合作示范网络,系统开展新型诊疗技术集成研究和示范,推动示范成果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 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预约咨询热线:0531-88197777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    热线:0531-88197777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