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回顾 > 第二次党代会 > 典型风采 >
张瑞芹:唯有真心热爱 才能无怨无悔
发布时间:2021-10-14 10:37:28  

听她讲话如沐春风,她总是面带笑容,温言细语;看她工作才懂得了医生的魅力和艰辛,每一个患儿她都认真检查,呵护备至;患儿家属的每一句询问,她都耐心回答……这样工作一天,一年,几十年,从年轻的儿科大夫成长为优秀的儿科专家,她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坚定。多年来,她始终坚持着自己从医最初的梦想,无怨无悔地爱着儿科的孩子们,爱着这份伟大的工作。

她就是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优秀党员,爱岗敬业的儿科专家——张瑞芹主任医师。

1

唯有最好的医生才能做到

从医二十多年,张瑞芹始终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一个年轻的儿科医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儿科专家,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她曾说:“我不为名利,我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孩子,由衷地热爱儿科医生这个职业。”

清晨,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科,张瑞芹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新生儿病情变化快,有些炎症表现不突出,这就要求医生不停地观察他们,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些小患儿,几乎都是妈妈在产科住院 ,孩子自己在监护室,因此这的医生护士责任心大啊,孩子吃奶的情况 ,病情变化,化验情况……”张瑞芹时时刻刻都牵挂着他们,轮值门诊时,她总是下班后再到监护室看看,有时晚上也要来几趟。为了休息时也能及时察看患儿的病情,张瑞芹一直住在医院里面的小房子里,以便半夜随时能赶来。

新生儿科危重的小患儿较多,有的出生时才两斤多,有的肺发育不全的,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有的黄疸很厉害…… 小孩病情变化快,得随时加减换药,及时化验大小便,测试血糖的高低,调整治疗方案。有一个28周的早产儿,从产科手术室直接送到新生儿监护室,生下来时不到3斤,病情危重。只要不是看门诊,张瑞芹都在监护室“盯着”这个小患儿。小患儿住了一个多月,败血症、感染、黄疸、贫血、低血糖,张瑞芹陪着她一道道关闯了过来。尽管一个多月来她身心疲惫,瘦了好几斤,但看到孩子父母抱着健康的孩子回家的场景,她欣慰地笑了,她说此刻她最幸福。

有一位名叫军军的小男孩,从新生儿监护室出院,到4岁要上幼儿园,4年来,军军的妈妈一直在张瑞芹的指导下抚养军军。因为军军是早产儿,体质相对较弱,张瑞芹建议军军妈妈晚一年送孩子上幼儿园。军军妈妈听从了她的建议,直到 4岁才送他上幼儿园。在幼儿园军军很适应,也没怎么生病,军军妈妈很感谢张瑞芹:“认识张医生这几年,没少给她添麻烦。孩子稍有不舒服,我就慌了,急忙打电话给她,她从没嫌烦过。病厉害了就到医院找她,军军不让别人给他看病,每次到医院就喊找张阿姨。有时我们想表示点感激,请她吃饭啥的张大夫都不去,现在的医生如果都像她那样,我们就不愁到医院看病了。我认为‘最好的医生’就是张大夫这样的。”

唯有真心热爱才能无怨无悔

 “患病儿童哭闹,不说话,不合作,让诊治陷入僵局,这是常有的事。这也是所有“哑科”医生面临的问题。由于我们工作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儿科医生必须具有 “两心”特质——耐心和细心。‘哄’孩子是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一,碰上心神不定的家长,也得哄哄他们。”二十多年的儿科工作早已把张瑞芹磨练成没脾气、好性格的“医生妈妈”。 

作为儿科专家,找张瑞芹看病的患儿特别多。为了能多看几个患儿,医院正常上班时间是上午8点,但是她一般7点半就到门诊了,趁着病号还没进来,她赶紧喝了几口水:“你们可能都不信,坐门诊的时候,都不敢轻易喝水,实在渴得不行了才泯两口,不然忙起来了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孩子比较娇贵,家长都比较着急,只有家长向医生发火的,没有医生大声说话的,碰到什么样的家长我都心平气和,儿科大夫都是没脾气的医生。”

早上8点半,一进入儿科门诊,就听到孩子的哭声此起彼伏。张瑞芹正在耐心地哄着一岁多的小男孩伸出手脚,检查他是否患有手足口病。常规检查时,太小的孩子基本不配合医生的检查,张瑞芹就哄着孩子和她玩游戏,她拿着听诊器说:“来,咱俩打个电话吧,喂喂 ,听到了吗?”就这样给她孩子听了听肺部呼吸;“啊啊啊,像阿姨这样张开嘴,让我看看宝宝长几颗牙了?一二三,这么多,真乖。”张瑞芹趁宝宝张嘴的空,给他检查了嗓子炎症状况。

小孩子都怕凉,她就把听诊器握在手心里暖一会儿,再放到孩子背上听。有的孩子很调皮,经常拿张瑞芹桌上的东西玩,她就很宽容地递给他们,让他们玩。这样孩子们就放松了,特别配合医生的检查。有时,特别小的孩子检查时拉尿,弄脏了她一手,她都呵呵一笑,帮着家长给孩子整理好,再用消毒液洗洗手继续看病,没有一丝的不耐烦。

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常常让张瑞芹在看门诊时,发现孩子潜在的疾病。她是一个特别爱孩子的人,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都健康。记得有个三岁多的男孩来看病时,频繁眨眼睛,是正常孩子的几倍,张瑞芹就建议家长带孩子去专业医院看看,是否有多动症。家长虽然平时也注意到孩子的这个毛病,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结果检查后给张瑞芹打电话表示感谢,孩子果然患有多动症,正在接受治疗。哪个孩子缺钙,哪个孩子饮食不健康……她都能观察出来,给热心地给家长一些生活上的建议。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张瑞芹就和孩子成为朋友,建立 “友好”关系,让孩子们放下戒备,积极配合医生,诊治起来才能事半功倍。除了孩子,张瑞芹认为,家长的感受也不可忽略。“儿科为什么说是哑科,就在于孩子很多时候只知道自身不舒服,却不知道如何准确描述痛楚,为确诊提供信息。”她的经验是与家长沟通好。

“对病症一知半解加上紧张,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病情描述,容易从自我思维方式出发,难免有所偏颇。” “心急则乱”是儿科应诊时家长普遍存在的现象,除了沟通,更为耐心地了解家长的感受和需求,打开孩子病情的突破口,至关重要。

张瑞芹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她自己看过的患儿从来不留尾巴给别人。不管患儿就诊时间有多晚,张瑞芹都会等他化验结束回来,给他开好药,或等他皮试完开好点滴,“这主要是我对病人孩子的情况比较了解,善始善终吧,这样我心里比较踏实。”张瑞芹说。有时遇到下班后已经很长时间,但孩子仍不见回来的,张瑞芹就主动到门诊化验室、放射科或B超室看看情况,若患儿家长在,她就告诉家长做完检查回门诊找她,若找不到,她就回来查看电话号码,打电话问清楚情况。不管几点下班,她都坚持到观察室看看自己看过的患儿,问问体温下降了没有,腹痛是否好转,喘憋是否减轻,只有看到孩子们都安好,她才会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

好口碑口口相传,找张瑞芹看病的孩子越来越多。夕阳下,爸爸妈妈抱着健康的孩子来和张瑞芹道别,她千叮咛万嘱咐。襁褓中的孩子看着她甜甜地笑了,她说这是对一名儿科医生的最高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