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大众日报】早发现、早治疗,延缓或减少终末期肾脏疾病发生 消灭“无声的杀手”

2021-03-29 11:00:19

【大众日报】早发现、早治疗,延缓或减少终末期肾脏疾病发生  消灭“无声的杀手”

2021-03-27大众日报 06版

微信图片_20210326143028_副本

□ 本报记者 王 凯
    本报实习生 苑佳娜
    本报通讯员 张瑞雪
  3月11日,第16个世界肾脏日前夕,就肾脏病的预防、治疗以及肾病患者的日常保健等问题,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柳刚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慢性肾脏病是指不论何种原因,只要存在肾损害或肾功能下降,且持续时间大于等于3个月,都可诊断为慢性肾脏病,包括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肾衰竭等,并有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病之分。
  肾脏病类型不同,预防的重点也各异。据柳刚介绍,原发性肾脏病没有明确诱因,很难做到精准预防,遗传因素、基因、心情紧张、生活方式、各种炎症刺激等都会诱发。肾脏病中最常见的IgA肾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没有任何症状、进展慢,目前只认为是人体免疫机制出了问题。预防只能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时起居,适当锻炼,戒烟戒酒。
  继发性肾脏病应该作为预防的重点。因糖尿病、高血压、血液肿瘤等疾病诱发的肾病最常见、群体最大。据统计,高血压、糖尿病两大疾病导致的肾病患者能占到50%,也占终末期肾病患者的50%以上,2010年以来,糖尿病成为肾病的第一病因。
  柳刚认为,早期监测,对患者人群进行重点系统管理,预防在这方面可做的工作更多,针对性也更强。提前预知继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在发现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同时,就开始密切监测肾脏功能,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就有针对性地防范,使用药物时注意靶器官的保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配合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明显,患者受益。
  从发病规律上,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肾脏病预防也不同。糖尿病导致的肾脏病患者一般中年,肾脏损伤也重,蛋白尿多,病情发展也较快;高血压引起的患者人群年龄偏大。年轻人群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比较常见,中老年人则发生肾小球硬化的情况比较多,女性狼疮肾多些。
  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肾病危害的关键。由于其发生的隐匿性,早期无任何症状,不针对性查体很难发现。肾病又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很多患者往往到出现水肿、贫血、恶心等症状了,才到医院检查,发现就已经是中晚期。
  提高定期查体意识,找专科医生做检查,查尿常规是最简单的方法。目前最常见的检查肾脏疾病的方式是尿常规、尿微量蛋白、血肌酐监测。尿微量蛋白比尿常规更精确,这两项检查就能发现问题。此外,B超或者抽血检查肾功,是现有技术中最常见、最便宜的两项肾功能检查。年轻人2年到3年查一次体是可行的;50岁以上的人群至少保证每年查一次;患有慢性病、基础病、有潜在继发性肾脏病因素的患者,需要增加检查次数,每3-6个月查一次。
  肾脏病治疗的核心是延缓病程进展,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生,减轻疾病社会危害和负担。据柳刚介绍,目前,虽然肾脏病尚属于不可治愈的疾病,但完全能够通过早期干预、治疗,延缓病程,改善愈后,有效防止终末期肾病(尿毒症)的发生。
  对继发性肾病,要严格原发病管理,降低诱发的机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时起居,增加锻炼,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避免感染、劳累、生活不规律、昼夜颠倒等引起复发的因素;控制血糖、增加锻炼、适当减肥戒烟等都有助于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不乱服药物特别是解热镇痛药物(比如芬必得、扶他林等)、慎用造影剂。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肾脏病患者更需加强防护。新冠病毒虽以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但可能会给肾脏病患者这一易感染、易重症的庞大人群带来严重伤害。无论是正在通过透析治疗还是肾移植的患者,都会因处于低免疫力状态,极易感染,并且在原有基础上合并感染新冠病毒会使病情更复杂。肾病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与措施要比普通人更加严格,少出入公共场所,尽可能减少暴露风险,甚至可以考虑通过远程医疗解决部分就诊问题。
  近几年,在肾脏病发展到尿毒症之前就得到检查和治疗,治疗效果有所改善,远期生存率明显提高。据柳刚介绍,近期临床上发展到尿毒症阶段才来检查的患者已经比较少了,再加上大病保险的覆盖,治疗效果好,肾移植、透析技术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已显著提高。目前,国际上已有肾透析50年的病例,肾脏病治疗应该是所有器官替代治疗中最成熟、效果最好的。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 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预约咨询热线:0531-88197777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    热线:0531-88197777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