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线直击】左侧膈肌缺损大半 多学科联合微创治疗重度膈疝早产儿
近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外科联合产科、新生儿科、医学影像中心和麻醉科成功治愈一例重度膈疝早产儿。
34周早产儿小新(化名)为试管婴儿双胎之一,在胎儿期25周即在外院B超发现左侧膈疝,左侧胸腔可及肠管,心脏和肺受压右移。临近产前,小新一家慕名来山大二院产科治疗。经新生儿科副主任朱晓波、儿外科主任医师李殿国、医学影像中心副主任吴梅多学科会诊,结合B超肺头比为1.9,考虑患儿右肺发育可,生后预后尚可,建议按期生产。
出生后,小新出现呼吸困难、青紫、心率下降,新生儿科医师立即予以抢救,气管插管辅助呼吸,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予纠正酸中毒、低氧血症、肺动脉高压,积极改善循环。左侧膈肌缺损大半,裂孔约10×6cm,修补极为困难;再加上新生儿体腔空间小,腔镜手术操作难度极大。山大二院儿外科有着为大量先天畸形新生儿进行微创治疗的先进经验,具有很高的新生儿微创治疗水平,于是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儿外科主任陈维秀决定为小新实施胸腔镜下左侧膈疝修补术。
在朱晓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乔勇的悉心守护下,陈维秀在胸腔镜下用小新残存的膈肌组织修补成功。术后,小新继续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恢复治疗,过程顺利,3天后即摆脱呼吸机支持,复查X线示膈肌修补良好。
新生儿膈疝是较常见的先天性膈肌缺损,需要多学科联合诊治,在胎儿期即要开始对患儿进行评估预后,如果肺头比低,提示预后不良需要提前引产;出生后则需要产科、新生儿科、儿外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无缝衔接配合,才能保证患儿的顺利救治。小新在胎儿早期发现膈疝,出生后即出现呼吸困难,膈肌缺损大,在多科室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完成手术和术后康复,体现了山大二院多学科救治危重新生儿的水平。
医生名片
陈维秀,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外科主任,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肝胆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尿动力及盆底组委员、《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编委、山东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肛肠组组长,擅长小儿泌尿及小儿普外疾病的诊治,尤其对儿童大小便失禁的诊治富有经验。
相关新闻
【“医”线直击】左侧膈肌缺损大半 多学科联合微创治疗重度膈疝早产儿
近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外科联合产科、新生儿科、医学影像中心和麻醉科成功治愈一例重度膈疝早产儿。34周早产儿小新(化名)为试管婴儿双...
【科室动态】姜笃银教授主编山东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教材《急诊创烧伤整形与重建》 正式出版发行
近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姜笃银教授主编的山东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教材《急诊创烧伤整形与重建》由山东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科室动态】庄向华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作专题报告
12月6日至9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在青岛召开。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庄向华在神经与内分泌分会场作专...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 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预约咨询热线:0531-8819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