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9日,由我院眼科主任张晗带领的医疗团队为海东市100名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伴随最后一批白内障患者摘除纱布,并接受术后检查,此次活动受益的100名患者视力恢复均达到了手术预定目标,未出现感染、并发症,这也标志着由我院和大众网联合举办的援青公益项目——2014“青海光明行”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5日,“青海光明行”活动开幕式在青海省海东市人民医院举行,青海省卫计委医政处处长毕玉华、青海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副主任马凤莲、我院党委副书记孔令华、海东市人民医院院长赵剑平、我院眼科主任张晗等出席并致辞,“青海光明行”活动大幕正式拉开。
此前,“青海光明行”先遣队于8月1日乘机抵达海东市,手术所需要的设备、耗材和晶体等也从济南空运至当地。 2日上午,先遣队开始对当地初筛的120余例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检并对手术室和仪器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并最终确定符合手术要求的100名患者。
手术在海东市人民医院的两个手术室里轮流进行,当一台手术进行完,助手还在进行后续包扎时,另一个手术室里已经准备好下一台手术等着主刀医生张晗。每间手术室里,一台大型蔡司电子手术仪的旁边,三名医生,主刀医生张晗两边各有一名助手都在不停的忙碌着。三、四名护士负责手术器械的递送、消毒、术后包扎等工作。手术仪的监视器上,显示着患者眼部手术的大尺寸特写,以便全体手术人员查看。手术室里,除了主刀医生与助手、护士间几句的简单交流,整个手术室里就只剩下电子仪器运行的嗡嗡声。
患者进手术室到包扎完成,一台手术的时间不到10分钟。一位刚从手术台上走下来的少数民族大妈听不懂普通话,借助当地护士的翻译,她告诉记者,自己感觉“好得很”,手术不算疼,时间也不长,非常感谢山东来的专家。
今年13岁的赵以强是海东市引胜乡的一名学生,也是此次活动受益的年龄最小的患者,从出生开始,他看东西就像隔着一层纱布,虽然当地气候多晴天,但他长这么大,从不知道白云蓝天有多么美。赵以强家住在引胜乡赵家湾,到市医院做白内障术前检查,来回一趟要坐四个多小时的汽车。张晗获悉后,带上眼科设备和两名医护人员上门检查,救护车在坑洼泥泞的乡间公路上颠簸了两个多小时抵达目的地。经过检查,赵以强右眼的白内障已经很严重,而且在晶体的中心部位,对视力影响很大,需要尽快手术。当晚,赵以强就被接到了海东市人民医院,第二天顺利接受了手术。
张晗表示,由于青海本地水土、饮食方面的原因,这里的患者普遍存在虹膜太软的问题,这给手术操作带来很大困难,操作的时候,要比之前更加小心谨慎,尽量减少给患者造成的不适感。
据了解,本次光明行活动全部采用最主流的进口晶体和耗材。同时作为本次援青项目的重要内容,我院专家还通过手术配合、术后研讨等方式,对海东市人民医院的医生护士进行技术帮扶和指导。手术过程中,张晗带领的医疗团队边做手术边讲解,对手术中遇到的复杂情况和解决方法,逐一解释。有些难度较小的手术,张晗还把切口、人工晶体植入等危险性较小的手术步骤交给海东医院的眼科骨干来完成,自己在一旁边观察、边示范。
术后交流培训会上,海东医院的杨丽医生说“这次光明行活动,成功的不止是手术,我们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技术,还有鲁青两地、两所医院真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