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余之刚获评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2017-08-23 16:33:39

18日,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余之刚教授获评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1T8A4793_0014.jpg

自2004年12月筹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乳腺外科以来,余之刚一直担任乳腺外科主任,带领科室同仁在山东省内较早开展乳腺癌保乳手术、钼钯穿刺定位活检、乳腺包块麦默通微创活检及切除手术、乳头溢液患者的纤维乳管镜检查,并在省内率先开展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一期和二期重建手术及全腔镜皮下腺体切除术。长期致力于乳腺癌的预防及发病机制研究。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乳腺癌高危人群分层筛选理念,牵头多中心合作研究探讨了适宜我国乳腺癌的预防模式,为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预警及高危人群预防策略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通过构建大鼠癌前病变模型成功搭建癌前病变研究平台,为乳腺癌前病变机制研究及高危人群化学预防药物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依托中华预防医学会,执笔起草了《非哺乳期乳腺炎症诊治共识》,为规范乳腺良性疾病诊疗行为、优化诊疗策略提供了证据支持。

据了解,此次表彰是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评选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的通知》(人社部函〔2017〕116号)精神,在各单位逐级推荐、层层把关、差额遴选的基础上,经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评选领导小组审议,最终19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251个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698名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和58名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劳动模范受到表彰。

 

1T8A4829_0014.jpg

余之刚主要事迹:

潜心践行“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让群众满意”的行医准则。在临床与科研及教学工作中孜孜以求,勤耕不辍。

临床工作方面:针对乳腺良性肿瘤的发病年龄段更宽,多发肿瘤更多的特点,率领乳腺外科于细微处见功夫,在山东省内率先开展了乳腺良性肿瘤微创切除手术钼靶立体定位乳腺病灶麦默通微创活检术、乳管镜诊治乳头溢液疾病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微创内镜手术通过小切口完成,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疼痛,缩短恢复时间,而且切口位于隐蔽部位,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成为病患新选择。

不负乳腺癌患者与家属的信任甚至是生命相托,依据国内、外乳腺疾病诊疗规范与指南的要求及大规模临床循证医学研究结论,为患者提供规范化的诊疗计划,确保乳腺癌患者获得良好的生存期、降低复发和转移风险;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要求,提供包涵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保证高质量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以保持和恢复的形体美丽为服务理念,乳腺外科在省内率先看展乳腺癌保乳手术、乳腺癌术后背阔肌肌皮瓣、腹直肌肌皮瓣一期和二期乳房再造术及假体植入术等。为乳腺癌患者恢复女性第二性征器官和女性生理、心理感觉及其优美外形,帮助患者再现女性魅力,重拾健康自信。

科学研究方面:上工治未病,目前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2-3%的速度递增,面对乳腺癌发病率日益严峻的现状,余之刚教授自2005年伊始就开始了乳腺癌预防的相关研究工作,并成为持之以恒、孜孜研究的重点,连续获得国家卫生部重点临床研究项目资助,在山东、河北、江苏、天津三省一市进行了12万余人的乳腺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建立起乳腺疾病数据库,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乳腺癌高危人群分层筛选理念,并牵头多中心合作研究深入探讨我国乳腺癌适宜预防模式,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乳腺癌高危人群筛选社区模型与专业模型,现已开始模型推广验证工作,为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预警及高危人群预防策略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针对乳腺健康监测及乳腺癌风险评估所需信息类型日益多样化、信息维度日益复杂化以及信息量级日益增大化的现状。全面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专项-乳腺癌专病队列研究,这是我国唯一的乳腺癌专病队列,就是在课题组前期12万人群调查基础上进行的,拟通过信息库、实体库及延伸库三库合一的平台建设,全面搭建国内乳腺癌研究平台,建立12万女性的人群队列及1万人乳腺癌临床队列以及乳腺疾病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余之刚教授重点参与负责国家级乳腺组织库的建设工作,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乳腺癌组织库建设与管理,为乳腺癌的基础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乳腺癌防治形势严峻,亟需在乳腺癌预防研究方面有较大突破。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细胞转化为癌细胞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的过程,研究认为非典型性增生、导管原位癌等乳腺癌癌前病变病理类型具有较高发展为乳腺癌的风险,逾30%患者在25年内发展为浸润性乳腺癌,据此认为癌前病变阶段作为从正常乳腺组织到乳腺癌的关键生理病理过程,其生物学特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针对这一病理生理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对探讨乳腺癌发生、发展机制,指导预防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余之刚教授通过构建大鼠癌前病变模型成功搭建癌前病变研究平台,为乳腺癌前病变机制研究及高危人群化学预防药物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乳腺增生症这一临床最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诊断手段缺乏、治疗混乱的现状,余之刚教授牵头搭建国内12家研究单位通过搭建跨省的院际网络平台建设,构建了多地域、多学科科研协作平台,深入探讨乳腺增生的诊疗规范,为规范乳腺良性疾病诊疗行为、优化诊疗策略提供证据支持。目前已完成诊疗规范专家共识的工作,目前也已完成研究人群的入组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寄望为国内乳腺增生的诊疗提供指导。

余之刚教授通过上述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紧密衔接,实践了转化医学理念,形成了完整的乳腺癌预防研究体系。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可支配科研经费达1100余万元,多次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医学科技奖、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济南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省部级奖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组建了包含乳腺外科、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病理学、肿瘤学、数学、信息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及微电子与固体电子等的跨学科、跨省的科研团队。

教学工作方面:对学生认真、负责,从根本上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有正确的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的态度。积极开展研究生“三助”活动,通过助教、助研、助管活动,使之树立责任意识,提高沟通能力并通过日常工作、学习中的锻炼,让研究生得以快速成长;通过执行研究课题让全职研究生均能经历社会实践,在国内众多一流大学的附属医院中的交流,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参与临床实践,让课本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提高了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加深了对临床工作的理解,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并鼓励学生走出去,通过与国外一流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培养研究生,使之具有较好的国际视野,目前已有一位博士生学成归来。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近三年毕业博士7人,毕业硕士6人,目前有包括在职研究生在内的在读硕士生6人,在读博士生10人。用实践验证了教学相长的价值所在。

{作者:张静   来源:宣传统战部}

 

来源: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 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 |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南部院区 | 山东善德投资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预约咨询热线:0531-88197777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    热线:0531-88197777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