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院庆 | 21岁,正青春

2018-05-18 10:17:28

未命名.png

青春是发自内心的热情。我想让我的笑容,成为病人来到医院接到的第一张名片。”

                                                 ——门诊导医 张晓涵

 

今年我刚刚参加工作,对我而言,青春意味着快速成长,比如我现在做梦都想练就‘一针见血’的功夫。”

                                                              ——神经内科护士 郭航云

 

 青春有无限可能,但是现在,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就是最好青春。”

                                            ——供应室护士 王淼

 

 “我的工作是餐点结账,虽然看起来很枯燥,但是我自己很喜欢,我的青春我做主嘛。”

                                                        ——善德餐厅服务员 赵一颖

  

她们,今年都是21岁,这也是她们的单位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年龄。

 

21年前的5月18日,这所医院迎来了她的第一批患者。今天,是这所医院21岁的生日。

 

我们通过21年来的几个小故事,重温这所医院的青春过往,回忆并不是留恋,而是更好的前行。

 

21岁,正青春。

 

不老的青春

1991年筹建处部分工作人员合影。最后排左一为赵庆山。.jpg

1991年筹建处部分工作人员合影。最后排左一为赵庆山。

 

1996年8月的一个下午,赵庆山在距离这所医院仅有1公里的沃家木材市场转悠了一个下午,他在寻找一种便宜又结实的木材。最终,他驻足在200棵30年生的水曲柳原木前。

 

时年34岁的赵庆山,是医院筹建处工程师,在此之前,他和他的伙伴们一起,为这所崭新的医院经历了长达10年马拉松式的筹备,一切为了达到他们心中的理想标准。

 

三天后,这200棵原木被送往北园大街247号这个大院。赵庆山已经在这里搭好一个600平米的巨型工棚。此后5个月的时间里,赵庆山又分8次购进了1600余棵原木,它们陆续在28个工人的手中完成华丽转身,变成了这所医院的200多种,共计3000余件医疗家具。

 

那个时候年轻,所以没白没黑的,就在那个工棚,天天晚上亮着灯,一干就是凌晨两三点,第二天早上起来接着干,有时候困极了,就在椅子上眯一会儿。”赵庆山回忆道。

 

那时,中国的市场经济早已开始多年,然而,符合标准的大规模医用家具在市场上依旧罕见。选择用木材加工医疗家具,除了节省开支,更多的是实木对人体没有危害的安全特性。

 

这批家具全部采用浅灰色环保油漆,这个颜色是赵庆山与多位科主任和护士长共同商定的,他们认为,浅灰色质朴、柔和,能让病人感觉到安宁。有近五成家具直到今天仍在部分科室使用。

 

从细节为患者考虑,是这所医院的初心。明德楼和崇礼楼,是建院之初最早的病房,其中全部采光面皆留给病房,而办公房间全都留在背阴面,这种传统保留至今。

 

2011年,49岁的赵庆山刚刚参与完成了这所医院至善楼的建设,这是这所医院最新的病房楼。与之前“病人优先”的设计理念一脉相承,这里的病房全部安排的阳面。这栋大楼外形像一艘帆船,寓意“生命之帆”。

 

自己的青春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力气没有当年足了,但是心里那股劲还有。在医院里干不了救死扶伤的活,咱得有治病救人的心。” 赵庆山说道。

赵庆山_副本.jpg

赵庆山保存的亲手绘制的600余张家具设计草图,大到诊桌、衣柜,小到办公椅、储物台,每一个品种都绘有正、侧、反三个方向的立体图案。图为赵庆山在翻看老图纸。他的手边即为他当年设计的斗橱抽屉。

 

 

我用青春成了你

2006年,父子同台手术,左一为陈增海,左二为陈鹏。.jpg

2006年,父子同台手术,左一为陈增海,左二为陈鹏。

 

陈鹏,42岁,骨科医生,这所医院的众多“医二代”之一。

 

他的父亲,陈增海,曾经是这里的骨外二科主任,也是这个医院最早的创业者之一。

 

21年前,这个医院刚刚成立,骨科还未曾从大外科分出,陈增海和时任大外科主任的王集锷教授,承担了骨科绝大部分的手术。在陈鹏的记忆里,那段时间的夜晚,父亲常常因为急症半夜返回医院手术。

 

一天三五台手术,连续站立五六个小时是他的工作常态。骨科手术,不同于其他外科手术,通常用截骨刀等工具,连续做锤打动作,这需要力气,更需要技术。在这所医院的日子里,他曾为4000多位病人进行过手术。

 

然而,陈增海的工作只停留在这个医院的第11个年头。他因患胃癌,于2008年逝世,享年58岁。在他生命结束前的四个月前,他的胃已经全部被切除,他还曾在手术台上连续工作过3个小时。

 

陈增海生前,已经是全国知名的骨科专家,他的脊柱侧弯手术直到现在仍处于行业前列。在那个年代,包括今天,跳槽意味着更多的收入,更高的地位,抑或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声誉。

 

而在临终前,他对儿子陈鹏嘱托:“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无论你以后医术多高明,名声有多大,都不要离开这所医院。”在陈增海看来,他所在的骨科,更像是自己亲手建起的家,是什么金钱和地位都换不来的。

 

此后,陈鹏接下了父亲的接力棒,继续留在这个科室工作。

 

很长一段时间是活在父亲的影子底下,他是一位普通的中国父亲,但却是一位伟大的医生。我受父亲的影响很大,但我想我也应当在这里找到我的位置。”

 

与他的父亲一样,陈鹏对于工作十分忘我。但又不一样,他常常提醒自己,锻炼身体也是对家人的责任,当然,专门拿出时间健身依旧很难实现。

 

今天,在这所医院,陈鹏终于成为了他父亲那样的人。

 

 38号楼,那里有我们的爱情

未命名_副本.jpg

左图左一为崔永新在38号楼厨房做饭;右图为孟静在38号楼宿舍留影。

 

晚上7点,刚刚看完门诊的口腔科大夫崔永新,和刚刚做完质管总结的检验科技师孟静回到家中。他们18岁的儿子崔恒豪还在复习功课,他将在十几天后迎来今年的高考。

 

崔永新和孟静是这所医院的双职工,这个时间回家是他们生活中的平常。他们现在的家是在医院2008年建成的宿舍。而他们住的更有感情的则是这所医院曾为他们提供的另外一处住所。

 

位于医院西南角的这座楼,现在叫做广智南楼,而在老一些的职工口中,大家都习惯叫它38号楼,这是这所医院最早的职工宿舍。

 

当年,在38号楼里,曾经住过200多名单身职工,他们大都在18到30岁之间,是这个医院最年轻的人群。

 

每天下班后,很多人都会在一个公共小厨房里做菜,也会在饭后相约去1公里外的鲁艺剧院看电影。难得的闲暇时间,产生了许多甜蜜的故事,那是崔永新和孟静那一代人的青春,也是38号楼的故事。

 

据不完全统计,在38号楼里,共有13对内部职工结成夫妻,成为这所医院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双职工”。

 

现在,他们分布在这所医院的20多个科室和部门,有的是医生,有的是护士,有的是管理人员。今天,他们已经成为这所医院的中坚力量。

 

我们的青春过去了,现在孩子们都慢慢进入青春期了。孩子一直觉得我们这个工作很神圣,他能这样想我挺欣慰的,起码证明他对父母是一种认可。”孟静说。

 

致青春,“十年”的故事

2008年5月,李雪梅和她的“山东爸爸”在灾区合影.jpg

2008年5月,杨雪梅和她的“山东爸爸”在灾区合影


5月初的一天,杨雪梅正在济南的家中准备晚餐。除了四川的腊肠炒饭,还有糖醋里脊和木须肉。川菜与鲁菜混搭,是这个饭桌上最寻常的一幕。

 

杨雪梅,27岁,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和她的“山东爸爸”傅勤烨一家用晚餐是她在济南最幸福的时光。

 

2008年5月13日,这所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在震后第二天就已奔赴灾区展开救援。傅勤烨时任普外科医生,赴灾区第一批医疗队中的一员。在位于平武县的宿营地,傅勤烨结识了这个刚刚失去父亲的女孩,当年,她只有17岁。

 

此后,傅勤烨和杨雪梅开始了一段跨越鲁川十年的亲情,“山东爸爸”傅勤烨成为杨雪梅成长路上的亲人。

 

十年间,傅勤烨除了资助杨雪梅读大学,还给她找工作。现在杨雪梅在济南的一家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工作之余,她还在准备会计职称考试,这是属于杨雪梅的青春。

 

她从中学毕业,到大学毕业,再到找工作,我是都是见证者,现在就差结婚生子了,我也天天催啊,但是我知道她其实还是想回家陪妈妈啊。” 傅勤烨感叹道。

 

十年前的今天,这个医院的3批12名抗震救灾医疗队员,在抗震前线的救助仍在继续。与此同时,从北川灾区来到医院的35名伤病员的医治即将展开。

 

而对于医生,他们与救助者的关系,有时候是就诊时的一面,有时候是住院时的一周,也有时是心手相连的一生。

 

医者仁心,换来的是杨雪梅们的青春璀璨。

  

用青春陪您一程,是我们的缘分

荀苏正在病房陪伴一位奶奶捏橡皮泥.jpg

荀苏正在病房陪伴一位奶奶捏橡皮泥

 

济南市二环南路高架桥往南五公里,一座崭新的养老院位于英雄山路南延长线的路旁。

 

这是2014年,刚刚落成的集养老和医疗合二为一的机构,叫做善德养老院,现在,也是这所医院的南部院区。

 

介护楼五楼老年医学科病房,86岁的王奶奶来自商河,已经在这里住了209天。每天给王奶奶及其他8位老人打针、喂药、聊天、擦身,是28岁的荀苏的日常工作。

 

很多人并不理解我们的工作,他们觉得你那是给人家的老人当保姆。其实,我觉得,能陪这些老人度过他们人生当中的一段时光,是我们的缘分。”

 

5月16日,济南迎来了一次雷雨天气,电闪雷鸣地开启了今年的夏天。然而,这也让住在五楼的王奶奶感到了害怕,她蹒跚着从病房跑出来,蜷缩在了荀苏所在的护士站的门后。

 

“‘返老还童’大概是这个样子吧。”荀苏立即跑到她的身边,蹲地轻拍、安抚她,直到她的情绪平复。

 

现在,这个医院共有178名老人在这里颐养天年。他们有的神智不清,有的瘫痪在床,而大多数依然健康。

 

今天,老龄化是中国已经面临的社会现象,养老院也将成为更多老人的选择。尽管这与中国人传统的孝敬思维并不一致,但这种养老方式也正在改变许多人的观念。

 

而对于养老院,如何用现代文明理念管理,让老人获得更高的尊严,就交给了这所养老院的40名护士和18名医生。

 

青春是什么?那应该是鲜花盛开的时候吧,就像现在的季节。”荀苏笑道。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山大二院已经开始向而立之年迈进的步伐。让我们肩负起责任和使命,做一个不负时代、不负青春、不负你和我的人。诗酒趁年华。”

                                                           ——党委书记 袁魁昌


青春就是激情和梦想的碰撞,就是为了目标敢于去挑战一切困难。祝愿山大二院永远风华正茂。”

                                                        ——院长 王传新

{作者:郝 爱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编辑:宣传部/新闻中心}



来源: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 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 |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南部院区 | 山东善德投资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预约咨询热线:0531-88197777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    热线:0531-88197777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