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介入医学科应用PTPBD技术成功治疗困难胆总管结石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
近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介入医学科应用PTPBD(经皮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顺行排石术)成功治疗一例困难胆总管结石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目前患者已治愈出院。
71岁的老董来自济宁邹城,他可以说是命运多舛,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20月前出现突发意识丧失,诊为主动脉夹层(Debakey I型),这个病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幸好救治及时,老董被紧急送往山大二院,心血管外科孙强教授团队为他实施了孙氏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老董出院后经常感到腹痛,还有右肩部放射痛,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于当地医院就诊,腹部CT显示:胆总管结石并胆管炎,结石直径约20mm,腹主动脉呈双腔表现。由于他胆结石直径太大,内镜治疗困难;同时合并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风险较大,老董只能采取保守治疗,可是症状时有反复,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苦不堪言。后来,他了解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介入医学科开展PT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创伤小、疗效好,于是抱着一线希望来到医院。
患者入院后,介入医学科邀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治疗,组织术前讨论,对手术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并制定了详细的风险预案。科主任李玉亮为患者实施PTPBD术,术中经皮穿刺肝内胆管建立工作通道,应用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肌,之后将胆总管内多枚结石推送入肠道内。手术非常顺利,术后老董恢复良好,腹痛、发热等症状消失,他激动地说:“还是来得晚了,早知道这边技术这么好,我早就来了”。
困难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题,其主要包括3种情况,一是结石直径大于15mm、结石形状特殊如桶形或立方形等;二是存在解剖结构变异,如壶腹部憩室、毕II式术后、胆总管远端成角等;三是存在合并症不能耐受内镜或外科手术。PTPBD术是介入医学科团队在国内首创的特色技术,具有微创、高效、适应症广的特点,特别是在困难胆总管结石治疗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在介入医学科团队的努力下,该技术目前已推广至北京、上海等国内40余家三甲医院,造福了上千例胆石症患者,而老董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医疗技术创新是医院发展的源泉,是支撑和引领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未来的工作中,介入医学科团队将造炬成阳、踔厉奋进,在胆石症介入微创诊疗领域不断深耕,力争在“小结石”内做出“大文章”。
相关新闻
【公益行动】名医走基层 志愿服务行——山大二院“太阳正红”资深专家服务队持续走进山东大学宿舍义诊
为落实国家卫健委名医走基层、志愿服务行文件精神,深入贯彻健康中国战略,提高辖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4月15日,山东大学第二...
【医院新闻】央视关注山大二院“体重管理”工作
<p>4月14日,中央电视台1套综合频道《晚间新闻》以《健康中国在行动 体重管理怎么“管”?》为题,报道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山大...
【医院新闻】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与淄博一四八医院开展专科联盟合作
4月15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与淄博一四八医院专科联盟揭牌仪式在淄博举行。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靳斌,淄博一四八医院院长闫波、纪委书记...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 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 |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南部院区 | 山东善德投资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预约咨询热线:0531-8819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