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线直击】12岁男孩重症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医院15天成功救治力挽狂澜
近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内三科救治了一名重症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男孩小明(化名)。小明来院时命悬一线,经过15天的救治顺利康复出院。出院后随访至今,小明恢复良好。
小明起病急,发热2天,咳嗽、呕吐1天,出现喘息、精神差的症状。家长们看小明状态不对,立刻叫救护车把小明送到本地一家医院,结果被告知小明病危,遂慕名来山大二院治疗。
当天凌晨,小明被120急救车送来山大二院,此时已经是精神烦躁、气促,吸气的时候胸骨上窝、肋间隙以及锁骨上窝都有较为明显的凹陷,心率高达180次/分,血氧饱和度只有60%。儿科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快速了解其病史、查体、建立静脉通路,立即请麻醉科医师气管插管。
急查动脉血氧分压最低只有17mmHg(正常80-100mmHg),气管插管内见到粉红色泡沫痰,心脏彩超提示心功能不全,胸片提示“白肺”,意味着小明出现了重度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心力衰竭,医护人员立即给予呼吸支持、强心、抗感染,并转入儿内三科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
儿内三科副主任张兆华带领其重症团队马上展开进一步救治。患儿血氧饱和度不能维持,呼吸机参数要求高,人机对抗明显,给予镇痛、肌松治疗后稍好转。多项炎症指标明显升高,心肌酶、转氨酶升高,提示重症感染、多脏器功能受损。同时,病原学检查提示患儿存在甲型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等多种病原体感染。经过积极抗感染、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气道管理等治疗,经皮氧饱和度从88%升至93%,吸入氧浓度也从纯氧逐渐降至90%。
“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ARDS)是儿科较为常见、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它是一种由弥漫性肺泡损伤引起的非心源性肺水肿。这种弥漫性肺泡损伤继发于炎症过程。炎症的发生可以是对肺的直接损伤,也可以是全身原因引起的间接损伤。”张兆华解释,该患儿由重症感染诱发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和双肺弥漫性高密度影。多脏器功能衰竭(MOF)也是重症患儿死亡的常见原因,该患儿出现了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并先后出现消化功能、凝血功能等多器官功能障碍。通过针对病因的抗感染治疗以及限制液体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患儿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的局面得以遏制并逆转,最终康复出院。出院后,医护人员与小明家长保持长期随访和紧密联系。为表示感谢,小明的家长送来了锦旗和亲笔写的感谢信。
医生名片
张兆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儿内三科副主任,任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儿科救援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学组重症感染协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分会体外生命支持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学组副组长、山东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重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余年,主要从事小儿心肺疾病、新生儿疾病及儿童急危重症的诊治。科研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儿心肺疾病和急危重症的发病机制及诊疗。已主持山东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2项,山东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等多项课题的研究。
相关新闻
【“医”线直击】12岁男孩重症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医院15天成功救治力挽狂澜
近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内三科救治了一名重症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男孩小明(化名)。小明来院时命悬一线,经过15天的救治顺利康复出...
【学术聚焦】山大二院协办省医学会第二十二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
12月8日至10日,由山东省医学会主办、山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承办、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协办的山东省医学会第二十二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在济...
【学术聚焦】聚焦骨科运动医学和微创诊疗发展前沿 医院举办山东骨科运动医学学科发展论坛
为提升骨科运动损伤微创诊疗能力,促进山东省骨科运动医学整体学科的发展,12月8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举办山东骨科运动医学学科发展论坛暨...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 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预约咨询热线:0531-8819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