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十年】血液内科:承十年风华 谱历史新篇
编者按:承十年风华,谱历史新篇。为更好地回顾历史、总结经验,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医院特别策划“我们这十年”专题宣传报道,全方位多层次反映十年来医院和科室发展的成就、经验。
数易春秋,风华正茂;十载耕耘,硕果累累。十年风雨兼程,十年岁月如歌。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血液内科在学科带头人郑成云教授以及科主任孔德晓教授的带领下,紧抓医院发展契机,统筹学科发展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把提升临床服务能力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在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中勇毅前行,不畏艰辛,求实创新,自强不息,忘我拼搏,书写了辉煌十年的篇章!
加强组织建设,筑牢战斗堡垒
根据院党委的统一部署,血液内科党支部于2019年8月成立。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在组织部的指导和关怀下,在党员们的共同努力下,血液内科党支部认真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以“病人利益第一,提高服务质量”为宗旨,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和医务人员,切实转变观念,投身于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落实党建工作标准,加强党支部建设。党支部将规范化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加强领导,精心谋划,积极贯彻传达、认真学习、严格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积极做到知行合一。
严格党员发展标准,确保党员发展质量。遵循“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党支部发展党员始终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把政治表现放在首位,同时强调以学为基,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等环节严格程序、全程公示,确保了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
落实党员教育培训制度,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支部坚持打造学习型组织,定期开展学习,不断推动支部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加强和创新学习形式,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防止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和庸俗化。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打造党团工作新模式,找准党建工作亮点。把党建工作通过党员和群众的互动紧密结合一起,进行团结统一组织活动,在实际工作中,试行“党支部+实践”模式,引导党员同志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加强党支部凝聚力。党支部在定期组织党员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外,积极开展义诊、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等党建活动,并交流学习心得,极大地提高了党员的政治修养和文学修养,同时也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使党员的“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四个意识”更加牢固。
加强学科建设,推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血液内科下设门诊、病房、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GMP实验室。
血液内科是山东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国家卫健委临床药理基地。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单位,是中国抗癌学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单位、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理事单位、山东省干细胞学会副会长和秘书长单位、山东省干细胞学会干细胞技术与临床应用研究专委会主委单位、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白血病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单位、山东省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淋巴瘤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等多个省级主委或副主委所在单位。2019、2020年度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在全国血液病专业中,分别排名第62和66位,山东省共四家医院血液科进入全国前100位。
输注造血干细胞
科室开展各种血液疾病的诊断治疗临床工作,并已开展自体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微移植。在血液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诊疗方面与国际接轨,按NCCN指南及我国专家共识规范诊疗工作;在噬血细胞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领域及血液肿瘤免疫治疗、血液病的干细胞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十年,学科建设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规范疾病的诊疗为发展基础,严格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加强医患沟通与交流,结合先进诊疗技术,开展国内外合作诊疗,以多发性骨髓瘤、噬血细胞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细胞(免疫细胞/干细胞)治疗为学科特色。大力推进特色医疗如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积极推广自体、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微移植工作。
加强人才培养,科研学术结硕果
现有医护人员33人,其中医生12人,二级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所有中青年医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护理人员19人,设护士长1名。GMP实验室工作人员2人,其中副主任技师1人,技师1人。历经十余年的锤炼已初步建成了一支医疗水平高和专业特色鲜明的医疗队伍。学科带头人郑成云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卫生科技创新人才荣誉称号;孔德晓、房金凤获山东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李爱获湖北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抗击新冠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这十年,承担国家、省部级、市级、校级科研课题25项,科研总经费700余万元。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余篇,包括SCI收录71篇。获得省部级、校级科技进步奖励2项,第七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级专利11项。主编和参编著作5部。
这十年,搭建了多个院级、校级和省级国内外合作平台,助力血液科发展。成立了山东大学血液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所;成立山东省中瑞血液肿瘤合作研究中心;2014年获批山东大学-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干细胞研究合作实验室,郑成云教授担任主任;2014年获批山东省卫生厅血液学重点实验室;2015年郑成云教授牵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挂牌成为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临床研究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临床研究基地;2017年成立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和治疗国际合作中心;2017年申请获批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2018年成为山东省血液病专科联盟成员单位;2019年成为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单位;2020年获批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021年成为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2021年成为山东省噬血细胞综合征专科联盟成员单位。
这十年,科室牵头成立了多个学术团体,提升了干细胞基础与临床研究在全省的地位。2012年牵头成立了山东生物工程学会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牵头成立了山东省干细胞学会,并牵头成立了山东省干细胞学会干细胞技术与临床应用研究专业委员会。2018年牵头成立了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
这十年,成功举办多次学术会议,大力推动了医院血液肿瘤疾病规范化诊疗以及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地位。2011举办国际淋巴系统肿瘤研讨会,邀请诺奖主席、欧洲血液学会主席等5个国家的专家参会交流;2012年成立山东生物工程学会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郑成云教授任主任委员,并连续举办6届学术会议;2018年成立山东省老年医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郑成云教授任主任委员,召开年会3届;2018年举办中国干细胞第八届年会,6位院士、近百位顶尖学者专家、全国2000余位干细胞人,齐聚一堂,共话前沿,谋定研究,聚焦国家卫健委临床政策,盛况空前。2018年王一彪、郑成云牵头,成立了山东省干细胞学会,连续召开年会5届,成立6个专业委员会;2018成立山东省干细胞学会干细胞技术与临床应用研究专业委员会,郑成云教授任第一届主任委员,连续召开4届年会,目前孔德晓教授任第二届主任委员,郑成云教授任名誉主委。
先后派出5位专家赴美国、瑞典、以色列等国家学习进修,并有9人次至北京307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道培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天津血液病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进修学习。
先后邀请美国、瑞典等国家多位专家来科进行科研/临床学术交流;已与周琪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干细胞重点实验室),Magnus Nordenskjold教授(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选举委员会主席)、Jan-Inge Henter教授(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科研处主任,国际最著名HLH专家)、易庆教授(国际著名的MM实验免疫学专家,美国克利夫兰医院肿瘤生物学中心主任)、陈列平教授(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等教授团队建立了良好、密切的合作关系。
科室人员积极参加世界、国际和国内各项学术会议。先后邀请国际、国内著名的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学术的发展。
坚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育英才
血液内科是山东大学内科学(血液病)博、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拥有博士生导师1人,多年来承担着山东大学临床医学学系开设的各类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至今培养博士后3人,博士生27人,硕士生34人。王涓冬教授、孔德晓教授曾获得山东大学优秀教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优秀教师和优秀住培带教教师等荣誉称号。
圆满完成医院教学部交办的各项教学任务,包括山东大学临床医学系、口腔医学系本科生、口腔专业本硕七年制的理论授课、见习和实习带教工作。自2014年开始,按照医院住培部的要求,认真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生的带教,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科室注重培养住培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逆行无畏,奋战疫情最前线
己亥岁末,庚子年初,湖北武汉新冠肺炎爆发,疫情快速播散,速度之快、势头之猛,危重患者人数之多,超乎想象,血液内科医护人员共6人不畏生死、不计报酬、积极报名参加援湖北国家医疗队,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一个重症病区,积极参与新冠重症患者救治,经过52天抗疫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为后继3年的太平奠定了基础。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血液内科医护人员认真完成医院交办的各项疫情相关的任务,科室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忆十载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过去的十年,我们凝心聚力,风雨同舟,砥砺奋进,不断探索学科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学习交流、探索研究、提高服务内涵,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踏上艰苦奋斗、再创业的新征程,朝着科室发展的新的目标迈进。“百舸争流千帆竞,海阔天空任遨游”。我们将以更加崭新的姿态、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突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整合优势资源,建机制、搭平台,引进高水平人才、促进青年人才成长,努力实现新的跨越,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为山东省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章:
【我们这十年】脊柱外科:矢志不渝,笃行不怠,继往开来,铸就辉煌
【我们这十年】感染性疾病科/肝病科:黾勉从事 戮力以赴 厚德精业 开辟未来
【我们这十年】神经内科:铸精诚之医术 探无境之科学 树卓越之人才 育厚德之良医
相关新闻
筑牢安全防线 守护学生平安——第二临床学院开展学生宿舍消防培训及应急演练
为切实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有效防范火灾事故发生,全面提升师生在火灾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置与自救互救能力,4月16日,第二临床学院在石桥小...
叶兰教授团队研究生陈佳琪获2025年度AGA-Moti L. & Kamla Rustgi国际旅行奖
4月2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系统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获2025年度美国胃肠病学会(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
医院举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
4月7日上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举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党委书记柳丽华主持会...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 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 |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南部院区 | 山东善德投资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预约咨询热线:0531-8819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