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要闻 >

捷报再传!医院5位博士后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第74批面上资助

2023-11-23 11:23:56

近期,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第74批面上资助拟资助人员名单,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冯世庆教授团队博士后沈文远,靳斌教授团队博士后孔都,赵小刚教授团队博士后沙国萌,唐东起/吕家驹教授团队博士后国林沛,李玉亮/刘招舰教授团队博士后秦君超,共5人获得资助。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是国家专门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设立的科研基金,旨在促进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开展创新研究,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博士后人才队伍,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博士后创新人才和促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一直高度重视博士后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博士后管理体系,从扩容、提质、联培等方面全面培养,着力打造青年人才蓄水池,成效显著。医院始终把博士后群体作为战略性人才资源,持续推进博士后工作站的申报工作,为医院博士后提供优质服务,打造激励创新、激发活力的良好科研环境,力求工作再上新台阶。

欢迎海内外优秀青年博士人才加入医院博士后队伍,共同成长。

博士后招聘公告

https://www.sdey.net/html/2023/zpxx_0714/22494.htm

 

博士后沈文远简介

沈文远,2018年6月在南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8年7月-2023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工作。2023年3月至今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沈文远博士主要从事脊髓损伤病理机制及神经修复研究。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高度致残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导致永久性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是医学界的治疗难题。槲皮素(Quercetin)是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2010年被美国FDA批准。前期研究发现槲皮素具有双重抑制铁死亡修复脊髓损伤的作用,并有效促进了脊髓损伤大鼠和斑马鱼的运动功能恢复。博士后工作创新性地赋予槲皮素神经靶向、ROS响应释放和荧光示踪功能,将实现槲皮素的精准靶向递送至脊髓组织,机制研究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基于此课题,获得国家第74批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

沈文远博士共发表SCI论文15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5 篇,包括SCI中科院一区1篇(Phytomedicine)二区3篇封面论文1 篇(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申请国家专利6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主持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项天津市科研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1项。曾荣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特等奖(位次9/12)1项。

 

博士后孔都简介

孔都,2011年-2019年就读于山东大学临床医学“5+3”专业,获外科学硕士学位;2019年-2023年就读于浙江大学基础医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2023年8月至今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孔都博士主要从事肿瘤遗传学基础研究。研究课题以黑腹果蝇、细胞和小鼠为模型,结合遗传学、单细胞技术、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致力于揭示肿瘤抑制性细胞竞争以及细胞间通讯调控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肿瘤内存在着遗传和表型不同的细胞亚克隆,这些细胞之间进行着复杂的信号交流,既有细胞竞争Cell competition也有细胞合作Cell cooperation,这些细胞克隆间的通讯对肿瘤的进展、复发和耐药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深入探究这背后的通讯机制对了解肿瘤发生机理和开发靶向肿瘤间协作的抗肿瘤药物至关重要。

孔都博士的研究致力于构建肿瘤细胞间通讯的体内研究模型,筛选并探究调控肿瘤细胞竞争和细胞合作的调控基因,相关成果已发表包括Cell Reports在内的SCI论文3篇。

博士后沙国萌简介

沙国萌,2022年6月在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2022年9月至今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沙国萌博士主要从事非小细胞肺癌微生物菌群及菌群对肿瘤发展作用机制的研究。肺癌是男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女性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癌症死亡第二大原因每年约有180万的死亡病例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病例的85%以上。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特定部位的微生物菌群在癌症的发展和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目前对非小细胞肺癌肺部菌群的研究较少,肺部菌群的研究可能能够靶向肿瘤发展中的关键微生物,进而阐明肺部菌群在NSCLC发展中的分子机制,这对控制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项目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及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沙国萌博士以独立一作的身份在中科院一区10分以上杂志发表SCI论文2篇(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Bioresource Technology)及1篇中文综述参与完成1SCI论文(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和2项专利。

 

博士后国林沛简介

国林沛,2021年在天津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23年3月至今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国林沛博士主要从事前列腺癌免疫治疗相关研究。前列腺癌发病率处于男性肿瘤之首,死亡率居男性肿瘤第二位。晚期前列腺癌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最终导致病人的死亡。主流的免疫检查点治疗在前列腺癌中治疗效果不佳。博士后工作创新性地构建了溶瘤病毒,多肽偶药物和高度特异性CAR-T用于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体系,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基于此项目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

国林沛博士共发表SCI论文13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4篇,包括JCI Q1 1篇(Vaccines)Q2 2篇(Cell Death Discovery)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其中已授权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参与编写专著《基因与纳米探针》1部。

 

博士后秦君超简介

秦君超,2022年12月在山东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23年3至今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秦君超博士主要从事RNA剪接在小鼠精子发生中的机制探究。RNA剪接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环节,是产生基因产物多样性的重要机制。该过程由剪接体(spliceosome)对前体RNA(pre-mRNA)进行加工,去除内含子并连接外显子的过程。人类基因平均有6-8个外显子,约95%的基因发生选择性剪接。选择性剪接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大约三分之一的遗传病与异常剪接直接或间接相关。选择性剪接在细胞分化及个体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被精准调控。在各种组织器官中,睾丸和脑中选择性剪接最为复杂,精子发生过程中的选择性剪接的调控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博士后工作致力于剪接因子及其调控的可变剪接分子网络在精原干细胞自我更新、分化及减数分裂起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工作丰富了RNA剪接调控的机制,并为男性不育的病因提供了理论依据。项研究荣获2024-2026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秦君超博士共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2篇,包括SCI中科院一区1篇(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二区1篇(Cell Death Discovery)主持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作者:闫琛   来源:人力资源部   编辑:陈鑫举   责任编辑:袁玉起 张静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 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预约咨询热线:0531-88197777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    热线:0531-88197777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