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名医名科名院 >

【“医”线直击】神经外科成功开展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的DBS手术

2024-08-08 14:28:04

近期,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赵旭、王小飞团队成功开展帕金森病和特发性震颤的DBS手术(脑深部电刺激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术后三天患者即可出院。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俗称脑起搏器,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在脑内核团或特定脑区植入刺激电极,通过脉冲电刺激调控相关核团或脑区的功能,从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该手术具有微创安全、对脑组织非破坏性、参数可调节、副作用可逆等优点,已成为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和肌张力障碍的重要治疗手段。

崔女士(化名)是一名75岁的帕金森病患者,十年间四肢运动迟缓伴震颤,近三个月病情加重。患病期间,崔女士曾口服美多芭和安坦等药物治疗,开始效果好,逐渐出现疗效减退和异动症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赵旭、副主任医师王小飞和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德巍组成帕金森病多学科团队,密切配合,完成术前评估,确定手术适应症,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7月5日,团队为崔女士实施DBS手术。手术微创,在头部做两个小切口,颅骨钻两个孔,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直径约1-2mm的电极精准植入脑内神经核团。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一天患者即可下床,第三天出院,术后4周开启电刺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早期可以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蜜月期”过后,患者会逐渐出现疗效减退和运动并发症。而DBS是中晚期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的金标准,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特发性震颤是另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双上肢4-12 Hz动作性震颤,可伴或不伴头部、口面部、声音或下肢震颤。约 1/3的特发性震颤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DBS已成为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的首选治疗方法。

神经外科成功开展DBS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和特发性震颤,标志着医院在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在帕金森病等疾病的诊疗方面密切合作,组成多学科合作团队,形成从诊断、术前评估到手术、术后程控、药物调整的“一条龙”高水平服务,为广大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患者带来福音。

医生名片

赵旭,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兼任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肿瘤学组委员。擅长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帕金森病以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烟雾病、颈动脉狭窄闭塞、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手术治疗。门诊时间:周四上午;门诊地点:门诊楼3楼A区泌尿神经诊区3诊室。

 

作者:赵旭   来源:神经外科   编辑:林雨   责任编辑:袁玉起 张静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 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 | 山东善德投资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预约咨询热线:0531-88197777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    热线:0531-88197777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