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山水为课 历史为材 “行走的思政课”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
山水为课,历史为材,山东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开展“寻春迹•启新程”“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打破传统思政课堂边界,创新性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社会服务相结合,通过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深化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第一站:寻千年文脉 启杏林新篇
左手触摸文明脉络,右手感知自然律动,在千年古城谱写出新时代的杏林诗篇。3月16日,学院副处级组织员孔令华带队,党委学生工作部工作人员及学生40余人走进青州,开展研学活动。在青州博物馆,同学们近距离观看和感受展厅内陈列着的大量珍贵文物,了解每个展品的历史背景、意义,从历史与传承中汲取信仰力量,在数往知来中寻找精神支柱、吸收理论营养、汲取奋进力量。在互动展厅,AR技术让北魏石棺线刻“升仙图”翩然起舞,同学们手持数字画笔,在虚拟长卷中为胡商驼队添加注解:“丝绸之路上的药材流通,恰是古代医学交流的见证。”这种跨越千年的对话,使冰冷的文物化作鲜活的教科书,让医学人文基因在历史现场完成代际传递。研学队伍还参观多肉植物基地。在温室大棚内,多种多肉植物构建出奇幻的沙漠绿洲。农艺师现场解密“生石花”的拟态智慧、“不死鸟”的逆境求生策略,令同学们惊叹不已。
第二站:踏青佛慧山 谱春日暖章
3月22日,“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走进佛慧山,为医学教育注入红色基因与自然灵性,打造特色美育品牌建设,积极营造“学在二院 快乐成长”的浓厚氛围。沿蜿蜒山径互助攀登,同学们以医者仁心互相搀扶安全抵达初心长廊。初心长廊将历史凝成十二道弧形碑,1928年的济南城防图在苔痕间苏醒,“五三惨案”的历史在眼前浮现,转角展墙详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科技与军队建设的辉煌成就,令观者心潮澎湃。行至长廊尽头,朱漆镌刻的“来时路有风雷激荡,向前看是星河滚烫”赫然入目,字字铿锵,激荡家国豪情,构成思政立体课堂。
第三站:扶疏光影间 医路绘春图
3月30日,“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走进济南植物园,在自然课堂中开启思政教育与美育实践的深度融合。途中,学院为每位参与者分发干花书签,并介绍“春序光影”主题摄影大赛规则,鼓励大家用镜头记录活动中的自然之美与人文瞬间。在亚热带植物科普馆的讲解中,师生们深入了解了各类植物的生态特征与药用价值;在月季园、竹苑、夏香湖等园区,大家感受春日的盎然生机。木兰园、牡丹园及樱花园等游览环节,更让师生们沉浸于花海之中,与自然的诗意邂逅,与使命的知行对话,领略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行走的思政课”通过场景化、专业化的设计,打造理论为基、实践为要、体验为本、创新为核的育人新模式,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情感共鸣的统一,让思政教育从“说教”到“体验”,让医学生从“听众”变“主角”,回应了新时代医学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第二临床学院将持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研学活动,用“行走”代替“灌输”,培养兼具国家情怀、人文精神和专业使命的新时代医者。
相关新闻
【医学教育】山水为课 历史为材 “行走的思政课”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
山水为课,历史为材,山东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开展寻春迹•启新程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打破传统思政课堂边界,创新性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
【“医”线直击】解锁镇痛黑科技85岁晚癌老人重获“无痛新生”
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脊柱外科病房,85岁的陈伯(化名)正笑着和女儿聊天,而就在三天前,这位全身多发骨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还因左下肢刀割...
【“医”线直击】无痛、无创、无辐射——睡一觉的“贴心”检查
当身体向我们发出心脏健康预警时,有一种超级厉害的检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能精准锁定问题但很多人却对它避之不及因为需要把近一指粗的探...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 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 |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南部院区 | 山东善德投资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ICP备案: 鲁ICP备12024819号-7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474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预约咨询热线:0531-88197777